北明: 美國在韓戰中準備對華使用原子彈真相

1950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北朝鮮與美軍正式開戰。六天以後,整個世界傳遍了一個重大消息:美國總統杜魯門確認,美國將對華使用原子彈。

這則消息在立即在中國激起義憤,它是中國老百姓當時所瞭解的美國企圖滅亡中國的新證據。雖然這個證據只是一個消息,而從未變成事實,但是它和事實一樣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同仇敵愾的義憤,值得認真對待。


(一) 關於對華使用原子彈的解密文件

在數十年後解密的韓戰檔案中,確有一份有關的原始文件。這就是1950年11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絕密文件,題目駭人聽聞:為反擊共產黨中國入侵朝鮮,關於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所需考慮的問題。

這份文件由兩項內容組成。首先是複述美國安全委員會早先通過的關於使用原子彈決議中有關的兩項決議;其次是一旦要考慮是否有可能使用原子彈,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考慮的諸項問題。後一部分由23個問題組成,所有問題分列在兩個被加了著重槓的題目之後後下。這兩個題目分別是:「在朝鮮用於戰術目的」和「在滿州(指中國東北地區---)用於戰略目的」。

這份文件第一部分全文如下:

「安全委員會1948年9月6號通過的一份有關使用原子彈的文件包括下列決議:

12,同意「在敵對情況中,國家軍事機構必須準備好及時、有效地利用一切適當可行的手段,包括原子武器,並必須從國家的安全利益出發採取相應的計畫。

13,在戰爭狀態中使用原子武器的決定,由戰時的執行主席在他認為必要的時候做出。」

在複述了1948年安全委員會的有關規定之後,文件接下來進入具內容:

「為了反對中共入侵朝鮮,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分為兩種:戰術目的,用於朝鮮;戰略目的,用於滿洲里(MANCHURIA)。」

文件接下來分項逐一列舉了作為戰術目標,原子彈用於朝鮮的十一個問題。這之後,在「用於戰略目的,用於滿洲里」的字樣下,列舉了十二個問題。這十二個問題全部如下:

1,用於這些目的的原子彈,將引起共產中國的參與對抗?減緩對抗?還是結束對抗?
2,會增加還是減少蘇聯參戰的可能性?
3,適當的攻擊的目標是哪兒?
4,使用多枚原子彈是否有益?
5,在我們有限的支援下,我們是否有能力在滿洲里使用?是否應當在使用常規炸彈攻擊無效後在啟用?
6,我們是否能夠適當地確定這樣做將證明有效?
7,在軍事上它是否將是決定性的?
8,是否會毀滅大量平民生命財產?
9,是否有可能通知預警市民,在特定時間內,某些城市會被轟炸波及。
10,原子彈將在白天扔還是晚上扔?
11,它將會在美國、盟國、和亞洲的公眾輿論中,引起什麼反應?
12, 在使用前,我們是否應當得到聯合國的認同?

在這份文件的結尾處,也就是上述12個問題之後後後,有兩行未署名的手寫字跡:「如果蘇聯做出反應,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並將在行動前做什麼反應?」

美國檔案館韓戰解密檔案中這份唯一的有關「美國對華使用原子彈」的文件,雖然 駭人聽聞,但它既不是一份已經做出的決定,也不是一份擺在美國國防部長或者美國韓戰指揮中心辦公桌上,讓軍事專家們進一步研究細節的事計畫。那麼它是什麼呢?就如同它的題目:「關於對華使用原子彈之可能性所需考慮的問題」,它只是一個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必然會有的許許多多的軍事參考方案之一。這就是當時「美國對華使用原子彈」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始終是個消息而沒有成為事實的基本原因。

其次,這份文件是依據1948年9月美國安全委員會的決議做出的。而這份決議是一個關於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如何使用原子武器的一般性的原則,而非專門針對中國。雖然它後來被用來草擬出一個針對中國的備用方案。

第三,這份文件明確顯示,一旦對中國東北使用原子彈,其目的並非進犯中國,消滅共產黨,而與美國在韓戰中從始至終的態度一致:盡快結束戰爭。所以,文件明確指出,如果對東北使用原子彈,其目的是消滅對方武裝力量,從而在有關軍事重地轟炸。這將與二戰期間對日使用不同,不是報復性的、在人口密集地方轟炸。

四,最重要的一點是,從時間上說,此方案是在中國出其不意出兵朝鮮之後做出的。1959年10月25號中國出兵,半個月以後,這份對華使用原子彈的方案出籠。中國的出兵使戰爭局勢擴大化、複雜化,韓戰前景從而模糊不清。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於是提交了這樣一份軍事方案,供美國政府參考。但是這份方案在送交後始終沒有進入政府職能部門的議程而被束之高閣。


(二) 關於原子彈的新聞爆炸

但是問題是,這樣一個被擱置的空頭方案是如何變成「美國將對華使用原子彈」這樣一則信息的呢?

「對華使用原子彈」從一個空頭方案變成一個準備實施的作戰計畫,始自美國總統杜魯門的一次記者招待會。那天是1950年11月30號,按照中國韓戰版本的說法,美國兵在北韓戰場與中國軍人正式開打的第五天。記者們在記者會上認定,杜魯門正在考慮對華使用原子彈。

那一夜,全體西方記者,尤其美國記者為了這則次日的重大新聞忙得廢寢忘食。

在實行新聞控制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這個重頭消息和其他消息的命運不一樣,它暢通無阻。

韓戰結束很久以來,無論西方東方,也無論在朝鮮戰場上打了平手的中國還是美國,都無人追究這個當年震動一時的消息是怎麼出來的。對於被官方新聞媒體成功地阻隔在自由信息之外的中國老百姓而言,除了那時激起的義憤仍然深埋在心頭,更沒有可能知道歷史真相。這段從沒有人追究的故事其實已經被歷史遺忘了。

韓戰爆發44年以後的1994年,英國的以「戰爭中的世界」(The World at War)系列記錄片著稱的大牌導演杰里米.艾薩克斯(Jeremy Isaacs)應邀領銜導演美國CNN有限電視新聞網的另一大型歷史文獻片「冷戰」。他組織起美國一流的歷史學家、作家、製片隊伍,帶領這個隊伍,進行了歷時4年的辛苦工作,足跡遍佈31個國家,訪問有關人物多達5000多個。其傑出成果就是1998年在美國CNN有限電視新聞網播出的歷史文獻片「冷戰(Cold War)」。這部大型文獻片的「韓戰(Korean War)」部分,對於「美國對華使用原子彈」問題有令人驚詫的調查。這些調查使這段歷史真相倖免於被歷史徹底遺忘。

於是兩年前當CNN 播出它的冷戰系列韓戰部分時,我們從美國電視上獲得了這樣的資訊:「在美國總統杜魯門於華盛頓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反覆迫使杜魯門回答關於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的問題」,而「總統沒有能夠中止這樣的問答,一直到人們開始認為,也許我們會使用原子彈。……消息立即傳遍全世界,引起了不可思議的警覺。」

美國並不是這場虛驚的受害者。再說事實上,後來韓戰期間沒有使用原子彈這事也理所當然,十分正常,缺乏新聞價值,所以這段往事在CNN正式播出的節目中幾乎是一筆帶過,把有關這一段歷史公案的調查都給省略掉了。

但是中國人是原子彈轟炸的可能的受害者,並且為此付出過實實在在的情感和鮮血的代價。中國人有權而且應當瞭解更詳細的歷史真相。


(三) 杜魯門禍從口出,記者炒做新聞

我終於在美國檔案館找到了那些留存完好的第一手的原始採訪的全部資料。

接受採訪的是那次杜魯門記者招待會上眾多記者中的一位,他叫羅伯特.多諾萬(Robert J. Donvan)。他當時的身份是美國「先驅論壇報」駐白宮記者。

就原子彈問題,CNN的記者向這位當年的在場記者提出的問題是:

「讓我們來談談報導杜魯門威脅使用原子武器的那個記者會的情況。在那個記者會上,那個事件的所有順序是怎樣的?」

多諾萬回答說:

「當朝鮮戰爭變得很難打時,不可避免的,人們就會談論原子彈。您知道,事情有時就是這樣。美國總統杜魯門主持那個記者招待會。我想那是1950年11月30號。他說,我們正在增加我們的武裝力量,而且,我們動用了大約180個億的美元給我們的陸軍、海軍等,他同時也提及了會使人聯想起原子武器的原子能委員會。他說完,記者招待會就開始了。總統接著說,我們會用我們所有的武力去對付這樣的攻擊(指中國出兵朝鮮---引者注)。然後那個記者,一個小報的年輕記者問,包括原子彈嗎?在那個記者招待會上聽到這樣的提問,我覺得是一個非常煞有介事的問題。沒有人會認為總統的意思是要使用原子彈。扔了原子彈,鄰近地區我們的士兵怎麼辦?在戰場上和中國人作戰的是誰?就這樣不停地問下去。總統沒有能夠中止這樣的問答,一直到人們開始認為也許我們會使用原子彈。我不是說美國人這樣想,但是這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說我們不會使用原子彈,在這個事上,杜魯門也許並不知道是否他要用原子彈。假如,比方說,中國人把我們不停地往後趕,把我們趕出中國連接著的這個朝鮮半島,把我們逼得退回日本,(聽不清楚--- 原文注)然後他們再把我們追趕到……我們就會使用原子彈,我肯定。我們不能讓……失掉我們在太平洋的基地日本。我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會使用原子彈。但是,在1950年11月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可是杜魯門總統一直沒有終止這類問答,這個問題一經提出,人們就總是回到這個問題。總統說,我們會這樣做、那樣做,但是總統就是沒有清楚地說:你看,我們不會使用原子彈。所以,原子彈的事就通過記者招待會成了一個問題,傳遍全世界,也上了亞洲可怕的報紙。」

接下來CNN的記者問新聞媒體對此的反應。多諾萬回答說:

「總統記者招待會上的那則消息立即傳遍全世界,人們緊緊抓住總統說使用原子彈是在考慮之中這一點。這引起了從巴黎到--這是我們過去通常的說法--從巴黎到新德里不可思議的警覺。有些媒體在這上面失控了。某地的一份報紙說,飛機已經裝載好了炸彈。以至於像英國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Clement Attlee)這樣嚴肅、智慧的人都對此十分重視,為此專程飛到華盛頓來與杜魯門總統會晤。他們談了5天,艾德禮先生回去以後說他對會談感到滿意。原因就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杜魯門從沒有幻想要使用原子彈,那是一件失控的事情。但是美國人民熟悉杜魯門,他們知道他在說什麼,他們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