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富人為何集體「失語」

 2003-05-13 18: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非典」時期,中國的富人們在做什麼?他們是否為社會盡了他們應盡的義務?人們指責富人缺乏社會責任感,但面對富人的善舉,很多人卻持懷疑態度。目前,對富人公益心的理解和尊重的社會環境遠未形成。因此,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抗擊「非典」戰鬥中--

中國富人集體「失語」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
中國的富人們表現不一,一些富人解囊相助,一些富人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工作,也有不少富人顯得非常冷漠。

「非典」疫情爆發,民政部、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各地政府機構、新聞媒體以及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機構等都開始接受社會捐款,但捐助始終難如人意。特別是抗擊「非典」初期,中國富人階層幾乎是集體「失語」,4月30日的統計顯示,北京市收到的捐款總數隻有7000多萬元,其中難覓富人的身影。

近日來,政府部門出臺了《關於加強防治非典型肺炎社會捐贈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捐贈款物的使用管理,增加社會捐贈工作的透明度;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揭露捐贈工作中的違規、違法現象;出臺稅收優惠政策……

社會捐助開始與日俱增,許多富人開始慷慨解囊,數十萬、數百萬、上千萬的捐款不斷出現。截至5月8日,民政部通報接收捐贈款物逾六億元,其中個人捐款佔一定的比例。愛國華僑、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先生一個人就捐助了1400萬元,表現了一個愛國華僑與祖國和人民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高尚情操。

富人們的捐助無疑有力地支持抗擊「非典」的戰鬥。但整體上看,富人群體中,捐款的人數和捐款數額,與人們的期望仍存在很大差距,「為富不仁」的罵聲,在「非典」時期再次出現。

但有關人士認為,「非典」時期,富人捐款已經很踴躍,表現出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富人一貫缺乏對公益事業的熱情。

記者瞭解到,中國目前有慈善機構及分支機構100多個,每年我國各地由政府部門牽頭的扶貧濟困、捐資助學項目也有數百個,加之各地新聞機構積極參與的臨時捐助活動等,使得中國富人的捐款流向分支極大。

但中國的慈善捐款募集卻並不如人意,美國豁免稅收減免的慈善公益機構掌握的資金總額相當於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9%,而中國的同一指標還不到0.1%。美國的一些慈善機構,超過70%的捐款來自個人,各類基金會、企業的捐款只佔少數。而在中國,情況卻恰恰相反。

中國富豪們不熱衷社會公益事業,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為富不仁嗎?

「善舉」竟也招致罵名

王女士是北京某珠寶公司老總,公司月收入200多萬元。「非典」疫情暴發了,她把公司交給別人打理,自己來到佑安醫院,當上志願者為醫護人員臨時休息的公寓打掃衛生,去侍候那些與病人打交道的護士。這位女士說:「國家有困難,我作為一位普通公民應該作出貢獻,只要『非典』不結束我就不走。」

這一報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很多人表達了對王女士的欽佩。但記者也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一些人對象這樣有錢的人志願去做伺候人的事情表示不理解:「做什麼虧心事了吧」、「活得太舒適了,閑的無聊找事做吧」、「肯定是為了出名」……

人們經常抱怨富人缺乏社會責任感,但面對富人的善舉,很多人卻持懷疑態度,甚至橫加指責。

前不久,某雜誌推出《中國內地最慷慨的28位富人:慈善富豪從何而來?》的報導,排出「慈善富豪榜」。該雜誌希望通過此舉,「激起社會對於中國富豪們社會公益心的尊重和理解,同時也糾正人們對於中國富豪們的誤解與非議。」

但從來自各方面的評論看,「慈善富豪榜」不僅沒有改變人們對富人的看法,相反,更多的人對富人做善事的目的表示懷疑,認為,「他們是慷大家的慨,出自己的名」、「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卻假惺惺地做點善事」、「為了騙取更多的貸款和其他利益」、「是為了贖罪,是別有用心」……

「做不做善事都要挨罵。」社會上的種種非議、指責和懷疑,反映了一些人不正常的心態,嚴重影響了富人做善事的熱情。排除對富人善舉的懷疑和誤解,建立對富人公益心的理解和尊重,讓富人樹立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自豪感,在當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非典」時期,
民眾期待那些掌握大量社會資源的富人慷慨解囊,回報社會,可目前富人的行動顯然不盡如人意。

富豪們不熱衷社會公益事業,與一些富豪缺乏社會責任感,以及無端揹負的大量「罵名」不無關係。但我國慈善事業在法律、制度、規範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據介紹,依據有關規定,捐款並不免稅,這無疑削弱了富人捐贈的積極性,而在一些西方國家,慈善捐款是可以抵稅的。另外,我國慈善組織的成本一直居高難下,捐贈使用的透明度不高,也影響了富人捐贈的熱情。

富人缺乏善舉,最大的障礙是法律保障尚屬空白。近年來,在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盡快出臺《慈善法》、《捐款法》,對慈善和募捐行為進行規範,以便使慈善機構更多地發揮扶貧濟困的作用,緩衝社會矛盾。

從當前情況看,富人的「善舉」對自己來講卻得不到「善果」。要讓富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僅靠一味的道德說教自然無濟於事。動用政策和法律調控機制,才可能對富人捐贈起到鼓勵的作用。

「非典」時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捐贈可沖抵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捐贈使用的透明度也大大加強。北京地稅局官員表示,出臺捐助免稅措施,鼓勵富豪捐助自然是題中之意,富豪們應加快行動起來,為國為民出力。

新措施無疑鼓勵了富人捐贈的熱情,捐贈數額飛速上升。5月8日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各級民政部門、衛生部門、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系統共接收非典型肺炎防治社會捐贈款物達到6.36億元。民政部新聞辦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沒有單獨統計5月1日以來的捐贈情況,但我個人覺得社會各方對於防治非典工作的捐贈的熱情是越來越高漲了。」

但這些緊急措施只是非常時期的「暫行」辦法,「非典」過後,這些措施能否延續,能否進一步完善,使之制度化、法律化?今後的慈善捐贈能否變為平常而不再是突擊行動的義舉?中國的慈善事業能否因為「非典」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富豪「善舉」應有「善報」,這才是慈善和公益事業發展的長久之計,「非典」中得來的經驗不容忽視。


海狼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