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為時已晚?! 當北京醫生發現媒體數據在造假

 2003-04-18 13: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病毒專家與流行病學家獲准造訪北京的兩所軍醫院。德籍病毒學家普萊澤十六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北京的確有病患未被列入官方統計;世衛官員舒納估計,可能高達兩百人;據粗估,北京還有逾千名正接受「觀察」的病患,實際是多少呢?可能連中國官方自己都還是個未知數?

有報導說,中共在四月上旬還一再重申中國境內的流行疫情已被有效控制;但在4月13日溫家寶總理卻召集緊急對策會議,以事態嚴重來形容SARS問題,並呼籲對這種流行病進行長期鬥爭。中國政府此種180度大轉向態度,使得北京市民擔心這可能是SARS將更加肆虐的徵兆。

對此中共於17日提升對付SARS疫情的決策層級,會議要求中共各級幹部要準確掌握疫情,如實通報,並定期向社會大眾公布,不得緩慢、瞞報。會議並指出,做好SARS的防治工作,關係到群眾生命安全及中國大陸的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但與此同時,中共外交部召開記者會,發言人劉建超,面對各國媒體炮聲隆隆的詢問,卻只能實問虛答,或乾脆要記者向衛生部詢問。按中共衛生部於4月10日召開SARS記者會後,,即未再召開此類記者會。

中國長久以來就不願面對它的醫療問題,而大多數醫生為了保有工作也只能順著當局的意思,不敢將真相說出來。因為他們的頂頭上司說,"為了維護穩定""禁止對外宣傳"SARS死人的事。這是一名勇敢的退休軍醫蔣先生對外透露的,因為他對衛生部的只有12個病例、3人死亡的數字感到憤怒。

而據北京十七日破天荒的安排外籍記者,走訪北京專門醫治SARS病患的佑安醫院和地壇醫院;記者們發現,在佑安醫院兩層樓的傳染病病房中,三或四名SARS病患住一間,再算算躺在病床上的人數,就有四十三個。

據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其中一名病患四十七歲的秦香(音)指出,北京那麼多人得病,他們報導的人數卻很少,實際上每天都有新染病的人被送進來,光是我的家人,就有八個人因SARS住院,「他們怎麼可以說只死了四人!」

消息說,事實上,即使是大型醫院,也不知道如何治療SARS病患,秦香指出,她發燒後前往三○一醫院尋求救治,他們檢測她的肺和所有病症後,卻把她送回家。她憤怒的說,「我選擇這家醫院是因為這是家軍醫院,我想不管如何,他們總要對人民負責,如果江澤民在這裡,我想問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消息中說,中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下令各個醫院,除非病人出現所有SARS的典型症狀,否則不能被診斷為SARS病患。

另一名齊姓實習醫生,在處理SARS病患時,院方只叫醫生戴口罩,不用戴手套,結果於四月一日疑似染上SARS,他那時就是相信媒體的數據,他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結果後來他發現媒體報導都是假的,實際情況要嚴重得多。

據時代雜誌記者表示,一位北京友安醫院的醫生說:"我有一個病人,此人明顯有SARS症狀,但當我與疾病控制中心聯繫後,這名病人突然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轉移了,我永遠都不知道他到底患沒患SARS。"這名醫生認為該病人確實得了SARS,不然為什麼被秘密地轉走了呢?他說:"我們醫生有許多疑惑,我認為不讓我們知道正在發生的是可恥的。" 大陸的醫生對於該疾病仍被忽視感到憂慮,因為病毒會傳播的更遠。

消息指出,部分困惑來源於中國的統計方法。目前診斷SARS的方法還不可靠,世界範圍的醫生主要通過觀察症狀,並與其它SARS病人的症狀相近比較來診斷。但像北京這樣的地方拒絕說出感染的病人數字,這就使證明一個人是否接近SARS病人變得困難,因為那些受害者不應該在現場離開。

據聯合報18日報導,大陸衛生部發布威廉亚洲官网 SARS病例統計,截至四月十六日,大陸病例累計為一千四百五十七例,死亡六十五例,新報告病例廣東九例,內蒙古一例,四川一例,寧夏一例,寧夏為新發現病患的地區。此外,昨天晚上,上海衛生部門表示上海已有第二例確診為SARS病例,為第一例病患的父親。

而這些數字是據衛生部所統計的確認病例。但不管怎麼說,專家們一致認為,官方部裡報的數字還是太低。大陸的醫生對於該疾病仍被忽視感到憂慮,如果病毒真的在中國廣大流動人口中傳播,那麼連內陸不發達地區很快就會傳染到,屆時會引起何種程度的國際社會恐慌?實在難以相像!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