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策六 齊負郭之民有孤咺者
譯文:
齊都臨淄有個叫孤咺的人背靠城牆而居,他直言批評閔王過失,被閔王殺死在檀衢刑場上,從此百姓心中不再服從閔王;齊國宗室中有個叫陳舉的,因對國事直言不諱,被閔王處死於東城門外,齊國宗族從此與閔王離心背德;司馬穣苴為政素有美譽,也被無故誅殺,大臣們自此不再親近閔王。此時,燕王趁機派昌國君樂毅率領人馬進攻齊國,齊國派觸子帶兵應戰,齊國大敗,觸子只剩下一輛車子逃跑了。齊將達子收拾殘兵敗將,重整旗鼓,與燕兵苦苦爭戰。達子要求閔王對勇赴國難的兵將能有所稿勞,閔王吝嗇不與,齊軍再次敗北,閔王無奈逃奔至莒城以避兵禍。
齊國相國淖齒面見閔王,數說閔王的罪狀:"那次在千乘與博昌之間數百裡的地方,天降血雨,污穢了人衣,此事大王可知?"閔王說:"不知。" "嬴、博之間,大地裂開湧出泉水,大王可知?"閔王又是搖頭。"有人在宮門前啼哭,去尋找則不見有人,走開卻又聽見聲音,大王可知道嗎?"閔王還是說:"不知。"淖齒此時語氣更是強烈:"天下血雨污衣,這是老天示警;地裂出泉,這是大地示警;望宮門而泣,這是人事示警。天、地、人都作了警示,而你卻不加警惕,又怎能不受到天譴呢?"於是,就在鼓裡這個地方殺死閔王。
點評:幾千年來,多少專制暴君草菅人命、扼殺人的權利、禁錮言論自由,而最終落得身死國滅、遺臭萬年的淒慘下場。當政者的貪婪導致政治上的短視和弱智,以致自己違反了政治上的基本規則而不自知,"水可載舟,也能覆舟",民眾的批評和異議,對一個深通政治基本之道的明君而言,的確是苦口諫言,但對一味講究專權、霸道和獨裁的專制者而言,是萬萬不能容忍的,他之不能容忍,也就決定了他實際上是政治上的最終失敗者,身敗名裂、眾叛親離幾乎是他們最終的結局。
以上文章選自新書《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