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之一:布希的開火命令是如何下達的?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真正瞭解的人卻不多。戰爭打響一剎那,以色列情報機構向外界透露了美國的攻擊令是如何從白宮下達到卡達大漠深處中央司令部指揮中心的全過程:
第一步:向總統提出下達進攻命令的建議。有資格做出此建議的只有兩撥人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布希最信得過的軍事和文職助手。這個助手不見得是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而是真正的軍事專家;第二撥人馬是參聯會主席,參聯會主席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議,並且將提議呈給國防部長,以示文人治軍。
第二步:命令就位。身為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的美國總統布希對進攻命令有最終的拍板權。根據布希的命令,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命令轉達給各級指揮官。
第三步:執行命令。總統的作戰命令迅速下達給美軍的九大聯合司令部,其中4大司令部負責作戰管理,5大司令部負責全球具體的區域。這次執行命令的主角是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將軍。
問題之二:攻伊之日為何定在3月20日?
當美軍的第一枚導彈砸向伊拉克軍事目標的時候,薩達姆的時針停留在當地時間3月20日5時35分上,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的鬧鐘也停在這一刻上,因為此時此刻必將載入21世紀的戰爭史!對於冷眼旁觀的世人來說,此時此刻同樣引人注目。許多人不禁會問,布希的戰爭論調唱了足足一年,拉姆斯菲爾德早就宣稱可以隨時對伊開戰,那麼為什麼選20日對伊開戰呢?
3月17日至21日是一個好天氣「窗口」:從美軍中央司令部氣象預報部門公開的氣象數據來看,伊拉克的雨量多集中在3月、4月,而且往往是伴隨著掠伊拉克天空而過的低氣壓颶風引起的雷陣雨。這種颶風雨來自阿拉伯灣,當這種天氣出現的時候,氣溫隨之下降,出現煙霧瀰漫的景象,旋即成雨。這種天氣對於巡航導彈和戰機的打擊精度均有影響,但3月17日到21日這5天卻是極好的天氣「窗口」:有4天是晴轉多雲,最高氣溫攝氏(下同)28度,最低氣溫8度,僅有3月21日這一天是雷陣雨。這5天風速平均為10至20公里,能見度極高,潮濕度為74%,所以非常有利於戰機的精確打擊。3月19日晚至20日晨的天氣狀況是:19日白天有沙塵暴,但午夜過後沙塵暴停止,當天最高溫度23度,最低溫度10度,潮溫度為40%,空中能見度為299公里,當天日落時間是18時13分,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間是6時09分。南部巴士拉19日至20日凌晨的天氣狀況是:最高溫度27度,最低14度,天氣晴朗,高度能見度為249公里,太陽落山的時間是17時59分,20日太陽升起的時間是清晨5時55分。
氣溫舒適日子已經不多:從4月底或5月初到9月底或10月初是伊拉克的夏季。在這4個多月中,每天的氣溫都高達38度以上,如果空氣中的濕度較高,特別是在南部巴士拉地區,由於相對濕度大,所以真是熱得令人難以忍耐。儘管美軍口口聲聲說,美軍的軍事行動不會受高溫的影響,但由於擔心伊軍的生化武器攻擊,所以他們得在任何作戰場都穿著極其笨重的防化服裝,不但影響官兵的體力,還容易產生戰爭恐懼心理。更要命的是,一旦進入炎熱的季節,伴隨而來的往往是猛烈的沙塵暴,而且是氣溫越高,風力越大,尤其是午後尤甚。猛烈的沙塵暴已經讓駐科威特美軍在戰前就領略了它們的厲害,再加上這些沙塵暴容易對高精尖武器造成致命的損傷,所以美軍斷然不願意進入4月份再打響對伊戰爭。
對爭取聯合國的支持感到絕望:直到3月17日,一向很少接受美國電視臺採訪的法國總統希拉克打破慣例,在美、英、西在亞速爾群島就伊拉克問題舉行會晤之前接受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60分》的採訪。在採訪中,伊拉克總統試圖化解因法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而引發的美英對巴黎的不滿。他說:「我希望人們能瞭解,法國和我本人一直是美國的朋友,但是,在伊拉克問題上,我們將堅持自己的立場,絕不會輕易批准對伊拉克使用武力。」與此同時,美英西意識到,越往後拖,戰爭的阻力將會越大。
薩達姆沒有絲毫的妥協:布希的48小時最後通牒發出之後,薩達姆不但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退讓,反而作出了一系列堅決的表現:12年來首次穿起了軍裝,表示堅決不會流亡;薩達姆的兒子烏代表示,應該離開白宮去流亡的是布希;薩達姆的副手也表示,薩達姆絕不會離開巴格達;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表示,一旦美國對伊開戰,那麼美國人將無處是安全;伊拉克國民議會19日也表示,他們將誓用熱血捍衛薩達姆和巴格達政權!面對薩達姆和巴格達政權的一系列強硬表示,早已失去耐心的美英決定立即發起攻擊。
問題之三:進攻時間,為何是伊拉克的5時35分?
不管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均是在凌晨,特別是在沒有月亮的時候進行。因為這可為進行空襲的飛機作自然掩護。月光會讓飛機現出輪廓從而增加被地面炮火攻擊的可能性。在打擊時機方面,凌晨是首輪打擊的首選時間。在武器裝備優劣明顯的情況下,擁有技術優勢和戰場主動權的一方就可以利用凌晨使自己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弱化敵方的抵抗效果。
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在凌晨2點40分打響,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是在晚上19點50分,而美英對阿富汗的打擊是凌晨0時30分。 夜間打擊不僅可以達成戰爭的突然性,增加己方的安全概率,降低飛機的戰損率,而且增加了敵對方維修裝備的難度,還由於普通百姓都在家休息,有利於減少對非軍事人員的附帶傷亡。
問題之四:空中轟炸地面進攻同時進行,特種戰擔綱扮主角,開戰方式是新還是舊?
在這次戰爭爆發之前,國際軍事分析家對美軍開戰的方式進行了諸多猜測。許多人認為,一旦開戰的話,美軍地面空中海上將同時發起攻擊,從而打一場與1991年海灣戰爭截然不同的21世紀的現代戰爭。
然而,事實上弗蘭克斯打的是一場極其傳統的戰爭--先用巡航導彈和戰機狂轟濫炸,再動用地面部隊進入戰區。其實,早在開戰前,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從地中海東部駛入紅海,此舉就意味著美軍仍將首先利用其「戰斧」巡航導彈對伊軍的目標實施打擊。駐科威特美海軍陸戰隊司令詹姆斯.康韋中將3月16日也公然說,在戰爭開始階段,美英將對伊拉克目標進行三四天的密集轟炸,摧毀伊拉克邊境一半的防禦工事,為美英聯軍地面部隊長驅直入掃除障礙。
美軍以這種傳統的方式拉開戰爭序幕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先空中猛烈轟炸再轉向地面戰的方式是減少己方傷亡最保險的辦法。由於美英發動此次戰爭在國內外都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所以布希和布萊爾政府以及美英軍方決策者們不得不把己方的傷亡視為第一要務;其次,冷戰思維根深蒂固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身為美英盟軍最高指揮官的弗蘭克斯將軍行事謹慎,所以大膽出位的作戰方案均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可。早在去年,《紐約時報》就斷言,即將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可能會是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的翻版。現在看來,《紐約時報》的判斷非常準確。
當然,也可以說是空中轟炸和地面進攻同時進行的了,因為跟1991年的海灣戰爭相比,這次伊拉克戰爭地面作戰行動與空中轟炸幾乎同時展開,在宣布開戰的時刻,美軍特種部隊已經搶先下手開始摧毀伊軍的導彈陣地,搶佔可能的生化彈藥庫,確保重要油田的安全,並且秘捕復興黨的重要成員。82空降師的1個旅奉命突入執行「超常規」任務,這個任務的地點是巴格達,要特種部隊,特別是絕密的「三角洲」突擊隊伺機擊斃或者生擒薩達姆本人。
- 關鍵字搜索:
- 攻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