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我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楊樂委員說,過去五年我們國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科技教育方面,投入增加,並且不斷擴招,一方面證明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但另一方面教育質量也出現了下滑。尤其是研究生擴招帶來了嚴重問題。
據瞭解,有的導師一屆帶的研究生多達40人、50人,有的甚至超過100人,簡直不可思議,這麼多的研究生,一個導師怎麼能輔導過來?這位政協委員說,從國外的經驗看沒有這樣的,就是我們國家華羅庚、錢學森等大師級的學者帶的研究生也遠遠沒有這麼多。他建議,一名導師帶研究生一般不能超過10位,如果確實需要,也要經過批准才行,同時要有一個上限,不超過15個。楊樂委員的話音未落,立刻有委員響應。陳建洪等委員說,如果一個導師能帶10個學生就不錯了。
委員們紛紛質疑,一個導師帶幾十個研究生,能否保證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同時大家還指出,現在對研究生發表多少篇論文有統一的要求,一個博士生要發表三篇論文,而完成一篇論文的週期大約是一年,按照現行的這個評價標準,研究生從一入學就要進入很專業的領域,這是不科學,也是不實際的。楊樂委員認為,研究生教育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廣泛地學習,打下好的基礎,二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科研過程的完整訓練。在美國,70%的研究生論文是不發表的,對比之下,我們的教育就顯得急功近利。
政協委員、合肥工業大學的鄧善熙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準備了一篇有理有據的文章。他分析說,隨著研究生大量擴招,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暴露出來:
首先是研究生做的「課題」數目與研究生數相比嚴重不足。以研究型為主的超級大學,研究生總數通常在5000-10000人,甚至一萬人以上,以一萬人計,如果兩名研究生同做一個課題,就要有5000個課題。若五名研究生同做一個課題,則需要2000個課題。中國有多少個大學能夠每年擁有如此數量的「真課題」?就算10個「強強」大學包攬了全部國家基金項目,也難以年年如此;其次是研究生論文,以目前國內雜誌現狀看,人為規定的「286」、「339」種核心雜誌,每年能刊登多少篇文章?假設以300本計,有月刊有季刊,以平均每年出10期計,每期可登40篇論文,不過12萬篇而已。
鄧教授分析說,今年全國統招碩博士生總數為27萬人。明後年還繼續每年遞增30%,就算把全國的核心期刊都包了也不夠這些學生畢業!再進一步,這幾十萬篇論文的內容從何而來?不造假才怪!論文「造假」現象是必然的,被人發現並在新聞媒體上「曝光」是極少數的、偶然的。
政協委員的建議和對策是,實行讀學分制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二是取消研究生畢業答辯前要發表多少篇論文的硬性規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一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