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有4500多萬行政官員和公共事業單位人員要靠國家財政供養,相當於每28個老百姓養1個「吃皇糧的」,財政支出的大部分都被「人頭費」吃掉了。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平均每600名百姓養1個行政人員,1978年約為50人養1個,目前卻是28人養1個。財政供養人員增加過快,是導致各級財政困境日益加深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今年的兩會上,「吃飯財政」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江西省工商聯副會長王翔委員說:「按平均每人每年1萬元人民幣(約2094新元)工資計算,一年僅工資就需要財政開支4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另外還要提供辦公設施、住房、醫療保障、養老保險等,若將這些考慮進去,每增加一個人,一年至少須增加財政支出2萬元以上。」
報導說,當前中國財力增長的大部分用於「吃飯」和「養人」。在很多地區,新增財政收入約80%以上用於人員經費,成為「吃飯財政」。
王翔委員認為,雖然政府在3年內裁減了50%的公務員,但裁出的人不少「分流」進了事業單位(例如水供電供等等機構),仍然是財政供養的主要對象,精簡工作並沒有落到實處。
經濟學家吳敬璉委員指出,中國的機構臃腫和人員膨脹在某種程度上已到了極限,財政成為「吃飯型」的財政,財政再分配的其他職能大受制約,嚴重影響許多重要的投入,如此發展下去,國民經濟的發展將嚴重受阻。
王翔委員提出,機構精簡,縮減財政供養人員,不妨引入「定量分析」,根據工作效益、財力情況等測算出比例,在全國總人口中,行政官員應佔百分之幾,事業人員應佔百分之幾,照此嚴加控制,該裁的人員就要裁,該撤銷的機構就要撤。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