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絕密永遠保存:前蘇聯GRU情報機構揭秘

 2003-02-26 07: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96年4月,車臣。

  車臣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面臨不斷增長的傷亡數字和裝備的損失,俄羅斯痛下決心,打算一舉消滅麻煩製造者--車臣「總統」杜達耶夫。然而決心好下行動卻難:杜達耶夫平時行動謹慎、出沒無常,很難抓住他的蹤跡,更無生活上的規律可以利用,車臣地形複雜且俄軍又是人生地不熟,看上去這實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4月21日晚,2架帶有空地導彈的SU-27戰鬥機在車臣南部上空盤旋,突然兩架戰機將機頭指向一個名叫「格希丘」的小村莊,隨著機翼下火光一閃,兩枚導彈呼嘯而去,而此時杜達耶夫正在格希丘村外用行動電話先後打電話給「自由」廣播電臺和巴洛維交待任務。

  幾分鐘後兩枚導彈準確地在距格希丘村1500米處爆炸,杜達耶夫當場斃命。

  行動結束後世界一片嘩然。如此精確的打擊單憑戰鬥機自身是無法完成的,所有的軍事專家都確認,一定有某些人在跟蹤杜達耶夫的手機信號,並為俄羅斯戰機進行了精確的制導。但是,這些神秘的人究竟是什麼人呢?他們又從何而知杜達耶夫的電話頻率和行動蹤跡的呢?一切都如同西伯利亞一望無際的凍土帶一樣,讓人感覺神秘而又遙不可即。

幾年後,人們才從俄羅斯原情報機構人員口中獲得一些零散的消息:當年執行這一任務的,正是俄軍總參謀部情報局所轄的情報6局。而總參謀部情報局,則正是多年來隱藏的極深,比人們所熟知並深感畏懼的「克格勃」更為隱秘的蘇聯/俄羅斯軍方情報機構--格魯烏。

格魯烏的發展歷史

  格魯烏(GRU),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的簡稱,其歷史就目前而言顯得十分混亂。究其原因倒不光在於GRU本身曾經幾度沉浮,更主要的是自它誕生以來--就像一位格魯烏的叛逃者所寫的那樣--格魯烏就一直是「蘇聯所有情報機構中最機密的一個」。

  要看清「格魯烏」的發展歷程,我們只能從俄軍自身的發展過程來看,因為「格魯烏」本身就是完全隸屬於軍方管制的情報機構,這一點和偏向於情報的「克格勃」有所不同。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年,即1918年,蘇聯紅軍於6月份組建了東方戰線,下轄5個集團軍,同一天,東方戰線建立第一個登記部,統管情報工作;隨後組成的一些新的戰線又都組建了自己的登記部和自己的情報網。然而此時蘇聯已經有了名為「契卡」的情報機構,也就是後來的克格勃。契卡也有自己的情報網,與是自然而然的處處與部隊的登記部發生了衝突。到了年底,各個戰線的登記部都開始正常運轉,但是唯獨紅軍總參謀部沒有自己的情報機構,於是在10月21日,列寧簽署法令,成立「共和國野戰參謀登記處」,這是一個在俄國各紅軍部隊已建的軍事情報機構的基礎上建立的全國統一的軍事情報最高領導機關,這就是最早的格魯烏。「登記部」成立後,從契卡派去一個名叫阿拉諾夫的人去任部長,他在形式上仍然保留著契卡成員的頭銜。從這時開始,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軍隊情報部門的首腦必須從秘密警察的高級官員中選派。

兩年後,列寧在錯誤的情報指導下進攻波蘭,戰鬥失利。痛定思痛,列寧決定整頓情報工作,揚.卡爾洛維奇.別爾津走馬上任「登記部」。不久,別爾津對「登記部」進行了改組,組建了情報局,以代替「登記部」。後來這個機構被稱為紅軍參謀本部第二局,最後定名為總參謀部情報部,即「格魯烏」。

  1937-1938年間,蘇聯發生了著名的大清洗運動,包括別爾津在內的大批紅軍情報部門人員被殘酷的「清洗」,整個格魯烏幾乎陷於癱瘓狀態。次年,蘇聯紅軍進攻芬蘭,因情報跟不上被重創。

  幸運的是,在這場動亂中大批在國外工作的格魯烏人員得以倖存,這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下了牢固的情報基礎。

  二戰爆發後,軍事情報重新得到克里姆林宮的重視,1940年6月,菲利普.戈利科夫被任命為總參情報部部長。在他的領導下,格魯烏很快又高效運轉起來,源源不斷的情報從全世界各地不斷的傳送到莫斯科格魯烏總部。

  斯大林親自任命菲利普.戈利科夫前往歐洲和美國,疏通各種有利於蘇聯的情報通道,很快,格魯烏遍在全球建立了頗有成效的情報網路。其中在歐洲主要是蒐集各種軍事情報,以利於展開軍事行動,在美國則主要是蒐集軍工科學方面的信息,這對發展蘇聯的國防工業產生了極大的幫助。

  整個二戰期間,格魯烏在全世界建立了幾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也是情報界視之為樣板的情報網,主要有:歐洲的特雷帕爾情報網、「紅色樂隊」情報網、「拉多」情報網;亞洲地區的左爾格情報網;美國的阿姆托格公司。

特雷帕爾情報網在法國、比利時、丹麥、荷蘭和德國開展活動。這個情報網準確的提供了德軍即將入侵蘇聯的情報,但是當時斯大林並沒有相信。在整個戰爭中,特雷帕爾情報網提供了大量的關於德國、義大利的政治、軍事方面的動態、數據和政策等情報,為戰爭的進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紅色樂隊」情報網主要在德國活動,有100來個成員,兩個德國人是他們的頭兒。這個情報組織的很多成員滲透到了德軍的高級職位,因此能提供了有價值的軍事情報,包括軍事部署、武器等等。

  「拉多」情報網設在中立國瑞士。「拉多」能夠回答蘇聯關於具體的德國軍事單位、德軍將領和希特勒總部的詢問,以及其他許多在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這些情報大部分是在柏林有關的總部知道後不到24小時,莫斯科就能收到。

  1929年底,左爾格和他的兩名蘇聯同事一起被派到中國的第一大城市上海,這裡是他間諜生涯的第一站。從此以後,左爾格在遠東從事了很多年情報工作,其卓有成效的情報使得蘇軍在戰略上步步得勝,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對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的歷史學家說:是左爾格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蘇聯。

  二戰後格魯烏曾經一度消沉,但是冷戰的到來使得格魯烏再次活躍起來。其間經過一系列波折,在1953年,貝利亞將國家安全部並入內務部,自任命為內務部部長,同年6月,貝利亞被捕並被槍斃。從此以後軍隊逐漸開始掌權,朱可夫元帥使總參情報部完全從屬於軍隊的一個部門,這時的格魯烏又佔據了國家情報的半壁江山。1954年克格勃開始崛起,逐漸的形成了國家安全和警察這兩大體系,再以後格魯烏逐漸受控於克格勃,但是克格勃始終無法取代格魯烏的軍事地位。1987年底,科裡沃斯耶夫少將擔任了格魯烏第19任領導,軍人出身的他很快使格魯烏開始擺脫了克格勃的控制。格魯烏主任作為國防部長的助手,可間接地參加重大問題的決策工作。

蘇聯解體後,格魯烏這個機構也隨之煙消雲散,但是格魯烏並沒有消失,他們的影子仍然出現在俄羅斯的各個戰場上,但是相比從前,他們的行蹤則顯得更加隱秘。

格魯烏的組織結構

  格魯烏總部設在莫斯科市阿爾巴特街的蘇(俄)軍總參謀部內,代號是44388軍事部。總部內約有5000餘人,派到外國的諜報人員另有一千三、四百人,估計各類人約10萬人,每年經費預算為15億美元。格魯烏的人事權、對外間諜情報活動的計畫和安排等,都要受到克格勃的監督與控制。

  該部機構設置分為部、局(直屬處)、處(室)、科四級建制。共22個局、2個院、所,10個處、室。1個直屬科。第一局為歐洲軍事戰略情報局。第二到第四局是對其他地區進行秘密情報活動的軍事戰略情報局,第二局負責蒐集北大西洋和東歐各國的戰略情報,第三局負責蒐集美、英和中南美各國及英聯邦各國的戰略情報,第四局負責蒐集從中東到亞洲各國的戰略情報。第五局是作戰情報局,負責軍事作戰方面的所有謀略破壞活動。第六局是電子情報局。主要進行電子情報活動。第七到第十二局都是情報資料研究機構。此外還有特別行動局,主要進行對外顛覆破壞、暗殺、綁架、策反、心戰等活動;空間情報局,負責問諜衛星情報;外事局,又稱國防部外事局,負責蘇(俄)軍的外事活動,並從中進行間諜情報活動;訓練局,負責培訓間諜情報人員;行動技術局,負責所有諜報人員的技術裝備、設備;行政技術局,負責外匯和黃金等貴重物品;另外還有通信局、人事局等。

  比較重要的直屬處有:直屬第一處,負責莫斯科地區的間諜情報活動;直屬第二處,負責在柏林地區的諜報活動;直屬第三處,負責在第三世界和恐怖組織中進行諜報活動;直屬第四處,負責在古巴對美國進行諜報活動;直屬第五處為政治處,直屬第六處為財務處;直屬第七處為護照處,負責研究、偽造各國護照相各種票證;直屬第八處,負責文件的加密和解密;直屬第九處為當案處。

  除此而外,格魯烏還掌握一支秘密的特種破壞部隊,領導各武裝部隊的情報部門,還有專供格魯烏挑選幹部的學校,如基輔的聯合軍事學院,伏龍芝學院也有一個繫在訓練未來的偵察員,蘇聯駐外使館武官和航空公司駐外辦事處人員也由它派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