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省負責國際事務的財務次官黑田東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說,中國對外出口通貨緊縮,中國的出口增長、外加國內價格下降以及人民幣和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都導致了通縮的對外蔓延。黑田東彥的這種看法除了代表日本的本國利益之外,也代表了經濟學界一部分人的觀點。美國摩根斯坦利集團公司的首席經濟師羅奇曾表示,中國的價格正在成為全球價格,中國的通貨緊縮也多少對美國的通貨緊縮產生了影響。
中國的經濟學家馬上提出反駁。中國國家統計局一位姓姚的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的通貨緊縮不是問題,更不會對全球產生影響。中國銀行發表的分析文章認為,通貨緊縮的擴散導致了對廉價中國出口商品的高需求,而不是中國的出口導致了通貨緊縮。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員舉例說,中國商品只佔美國進口產品的 9.3 %,因此沒有理由說中國的產品價格影響了整個美國市場的價格水平。
* 中國通脹率低於零 *
1994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曾經接近 25 %;到1997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已經基本下降到零的水平。從1997年以來,中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低於零,也就是說今天市面上大部商品的價格比五年前還要低。香港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說,從負物價指數的角度看,中國肯定是存在通貨緊縮。不過他認為,中國本身也是世界性的通貨緊縮的受害者。
廖群說:「中國的通縮當然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進口產品價格太低,也是通縮的進口。原材料價格低,從成本角度看就造成產品價格低。這就是說造成中國通縮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世界上通縮輸入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本身也是世界通縮的受害者。」
美國《商業週刊》的文章說,儘管世界經濟普遍處於低迷狀態,但中國今年卻保持了將近8%的經濟增長,而且出口也在去年基礎上增加了20%。中國國內的通貨緊縮轉化為出口產品價格的低廉,對中國的出口市場產生影響。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的中國高級經濟師安德森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文章說,中國國內通貨緊縮轉化為出口價格下降,無疑是對外傳播通貨緊縮,但這種傳播只侷限於中國主要的出口市場,也就是紡織、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安德森還說,儘管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下降,但對於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國內的工業活動影響甚微,因為這些經濟體早已經放棄了這些低端製造業。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杜魯門認為,中國不應該對其它國家的通貨緊縮負責。他說:「以日本為例,中國出口的低價格商品對日本的通貨緊縮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人民幣受到升值壓力 *
最近一段時間來,美國和日本都增加對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的比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表態說,北京不會改變逐步放開匯率體制的計畫。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部長石廣生也說,中國不考慮調整人民幣比值。
美國得克薩斯農機大學經濟系教授田國強認為,從長遠來說應該讓人民幣浮動,這對中國也有利,但要循序漸進,步伐不能太快。田國強說:「中國的金融體制不那麼完善,完全放開需要一定的過程,中國應該要有一個時間表。我覺得短期內要人民幣放開的可能性不是這麼大,但是中國也是這麼說,今後應該逐步放開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至少是在兌換業務方面進行展開。」
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杜魯門認為,人民幣現在升值對世界通縮不會有太大幫助。他說:「即使中國按照美國和日本的要求,讓人民幣升值,到底能對中國的貿易夥伴國的國內價格水平產生多大的影響還是問題。舉例說,即使不合實際地讓人民幣升值20%,也不會對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或是緊縮產生顯著影響。」
香港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表示,中國政府還是應該設法扭轉通貨緊縮的現狀。他說:「從整體經濟來講當然是有害的,因為通貨膨脹當然不好,但是通縮也同樣不好。通縮對企業的打擊是比較大的,因為企業利潤就很難有快速增長,而且對整體經濟消費的需求來講也是一個負面的因素。所以如果長時期緊縮的話,就會對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廖群說,中國政府可以採取的措施,一是保持強勁的內需,二是對中低檔產品和效益不好的工廠進行關閉,改善產品過剩的現象。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