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論「雞」
天下統共兩隻雞。一隻公雞,一隻母雞。
公雞會打鳴,母雞會下蛋。
有了公雞母雞就會有「雞生蛋,蛋生雞」,可有一條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公雞不能太多。因為自打祖先豢養雞開始就是為了「蛋」,一來公雞不會下蛋,所以不能多養;二來公雞多了好打鬥,為了爭奪對母雞的「踩雞」權,鬥得你死我活,弄得「雞犬不寧」、「雞飛狗跳」,煩死了。但養雞沒公雞也不行,養公雞的目的是「踩雞」,行話叫「交配」,文明話叫「配雞」,土話叫「踩雞」,沒有被「踩過」的母雞生的蛋是「啞蛋」,是不能「蛋生雞」的。所以,養雞沒有公雞不行,公雞多了也不行,最好的比例應該是一二十隻母雞配一隻公雞,掌握在5%左右,即不至於公雞之間打架,也不至於公雞太辛苦。比例搭配好了,公雞忙「踩雞」,母雞忙下蛋,養雞人忙收穫:一隻變一窩,一窩變一群,雞生蛋,蛋生雞,皆大歡喜。
咱就是抱著養雞人的美好願望進股市的。
可咱失望了,咱憤怒了!咱上當了!!
娘西匹!全他娘的是「公雞」,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咱原本到股市上是來「雞生蛋,蛋生雞」的,買上只股票養著餵著,也沒指望它到年底給咱屙下個「金蛋」來,總該比存在銀行裡屙的「蛋」大點吧!沒有,不但連個蛋毛也沒有,還地地道道地和公雞要求「配雞」一樣提出了「配股」的要求,咱這才發現咱養的原來是「公雞」呀!怪不得平時跟公雞打鳴似地淨唱高調:業績有多好啦,擴張能力有多強啦!到了年底一分錢的紅也不分,反而提出配股,咱真有了被「強姦」的感覺--- 咱被「踩」了哇!
「踩」就「踩」了吧,不踩的是「啞蛋」,也許明年能給咱「蛋生雞」哩,我們這樣安慰自己,於是又花錢把「配股」配了下來。可來年又怎樣了?咱手裡的股票連「公雞」都不是了,成了頭戴ST的「太監雞」了。撈不到雞蛋吃,公雞還有「雞肉」哩,如今資不抵債的「閹雞」連雞毛都吃不上了。
看看我們的股市裡有多少「公雞」吧!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深滬股市1204家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僅為0.0822元,同比下滑19.59%,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3.23%,同比下降20.43%。上市公司業績不佳,投資者得到的實惠就更差了。1204家上市公司,只有40家提出分配預案,比例不到4%,同比減少40%。在擬分配的公司中,真正拿出真金白銀的更少,轉增股本的比例高達66.67%。這與2001年報現金分紅遍地開花形成了強烈反差。上市公司在分配上比較吝嗇,在再融資方面卻樂此不疲,不少公司依然在半年報裡提出了再融資預案。其中,多家公司對配股寄予了厚望,還有一些公司則推出了較為具體的發行可轉債的方案以及增發預案。這充分反映出上市公司對圈錢的熱切,也進一步說明上市公司「公雞」多多。
想想看,本來雞舍裡公雞的比例應該在5%左右,而現在母雞的比例只有4%左右,96只公雞圍著4只母雞轉悠,這雞還有法兒養嗎?
股市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從股市上籌資,然後再回報投資者,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上市公司把股市只作為圈錢的場所而不講回報,那麼這個市場永遠也不會成熟,更不會健康發展。上市公司為什麼「公雞」多呢?一是上市公司缺乏持續盈利能力。從今年中期披露的業績來看,各項經營指標基本上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這種狀況從根本上制約了上市公司的分配能力。另外很多公司虧損,成了「閹雞」,更沒有條件分配了。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虧損公司增加到166家,佔到13.8%,同比增長62.75%。同時新股業績變臉也來得快,8月16日,八一鋼鐵上市。隨上市公告書一起送給投資者的一份「禮物」,是八一鋼鐵上半年實現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65%。二是壞賬損失稀釋利潤。一些上市公司有錢也不願分配給投資者,為了實現不分配或少分配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故意調控盈虧。比如壞賬損失加大,是近年來相當一部分公司管理費用大幅增長並導致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的重要原因。三是上市公司忽視中小股東利益。由於各種原因,我國上市公司內部人和大股東控制嚴重,公司幾近成了經營者的私產,自然不願分配。
從整個市場看,不分配、低分配的行為關乎證券市場的質量。長期的不分配或低分配,上市公司的功能弱化成一個數字代碼,一個只進不出的容器,只能助長投資者的投機心理。在一個成熟的市場,投資者購買股票除獲得二級市場股價的差價外,更主要是分享公司成長中的利潤與紅利,我們的上市公司「公雞」多,投資者自然就吃不到「鮮蛋」了。
我們股市裡「公雞」太多,要求「配股」「踩雞」的太多,「踩」來「踩」去,把作為「養雞人」的股民踩急了、踩怕了,對我們的股市有什麼好處呢?無異於:
殺雞取卵!
凱迪網路
- 關鍵字搜索:
-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