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全國翻譯界著名人士齊聚北京,對《堂.吉訶德》的眾多版本當中哪個最好做了一番爭論,李社長力薦楊絳版《堂.吉訶德》,沒想到馬上有人反駁道:「楊絳只是精通英文和法文,根本就沒學過西班牙文,她的《堂.吉訶德》肯定譯自英文版本,西班牙語圈中很多人都這麼認為的。」6月,李社長拜訪楊絳時提到了這個傳言,不料楊絳已經早有耳聞,但她表現非常低調:「我的時間也不多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沒有精力做那些無謂的爭論。」不過,最後李社長的一番誠意還是打動了楊絳,她娓娓道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事情要追溯到1957年,中宣部副部長林默涵因讀過楊絳譯的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對其譯筆大為讚賞,於是就決定請楊絳重譯《堂.吉訶德》,並告訴楊絳由她自己決定從哪種文字轉譯都可以。楊絳一直是研究西洋小說的,她找了《堂.吉訶德》三個英譯本和兩個法譯本進行比較和研究,發現這幾個譯本各有所長和不足,很難確定用哪一個更好。為了更為忠實地譯這部世界文學名著,她毅然決定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已經精通英文和法文的楊絳,此時又開始下苦功夫自學西班牙語。她學習西班牙語,目的只是為了翻譯,她認為她沒有必要學習口語。她是一個文學作品的翻譯者,不是口譯者,這兩者的要求不同。楊絳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著手翻譯,「文革」中儘管譯事幾度中斷,但她自學西班牙語卻始終堅持不輟。將近20年後的1977年5月,她將《堂.吉訶德》全書譯稿交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部。這是國內第一個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的中譯本。
《堂.吉訶德》開篇有11首讚美詩,但在楊絳的版本中卻沒有翻譯出來,有人認為她是「畏難」,事實上她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楊絳認為,塞萬提斯寫這些詩是為了應付當時出書必有名人喝采的惡俗,那時他歷盡坎坷,窮困潦倒,頗為自己出書無人吹捧而犯愁,朋友給他出主意說:「你何不自己寫上幾首歪詩,署上貴人名流的大名藉以自吹自擂呢。」於是他便寫下了那些讚美自己作品的開卷詩,其實都是些諷刺性的模仿詩,並無自我頌揚的真意,若將其視為歌頌自己作品的讚美詩,恐怕有違作者的本意;其次,這組詩詼諧幽默不足,反嫌沉悶冗長,讓人難以卒讀,何況它是《序言》中所指「與正文無關的點綴品」,略去也無妨。
言談之間,李社長對楊絳滿是敬仰之情,「先生的學風之嚴謹、為人之低調,是常人所無法企及的。外界傳言先生過於較真,那肯定是因為錢鐘書的問題,現在有許多人『借錢賺錢』,看上去是在弘揚錢先生的學識精神,實際上只是想給自己謀取利益,楊絳先生一直在盡全力維護錢學。但外界的評價甚至誤解,先生倒是看得很淡。」
- 關鍵字搜索:
- 楊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