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不熟悉的文化中商業旅行者經常碰到的問題:發表友好的評論或者友好的姿態卻冒犯主人或者令主人尷尬。嘲笑男人的男子氣是公司主管和政府官員在中國訪問時的另一無意冒犯,突出說明他們之間的文化差異。
但幸運的是,這些文化上的誤會不再成為破壞交易的因素。全球化正在縮小文化差異,現在中國人已經有足夠的經驗把那些誤會放在一旁。甚至把筷子插進米飯、然後放在那裡(在中國被認為是敵視行動,因為那意味著死亡),經常也被一笑置之,除非被證明是故意那麼做。真正重要的是友好態度和耐心。
即使如此,嚴重的失誤還是留下壞印象,正確的姿態贏得尊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理解中國人的世界觀。在中國多年做生意的皮耶爾(Don St. Pierre Jr.)說,一名加拿大葡萄酒商在上海告訴中國記者,他期望他的高檔葡萄酒在中國銷路很好,因為它已經在日本打開市場,而中日文化有很多共同之處。
中國人對日本的憎恨非常深,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轟炸和佔領的上海。中國認為日本文化是中國古老傳統的衍生物,但充滿了日本的優越感。
皮耶爾在桌子下輕輕推那名加拿大商人。等那名葡萄酒商講完話之後,整個房間安靜得可以聽到香檳酒的發泡聲。儘管那名加拿大商人曾經僱用昂貴的國際公關公司瞭解應當說什麼,不應當說什麼,但那次講話已經造成損失。
常駐北京的諮詢人員克拉克(Duncan Clark)說,當地僱用的秘書通常是跨國公司的第一道防線。他回顧在香港摩根史坦利的時候,公司一次曾經訂購名貴鬧鐘,準備作為紀念成交的禮物贈送。但當地僱員發現了那個錯誤,「送鐘」在中國聽起來很像「送終」,因此被認為不吉利。
由於那些文化上的片斷是數千年積累下來的,外界很難理解所有漏洞。中國語言中充滿了雙關語和不吉利的諧音。
除了鐘之外,在蜜月期間送傘等於要別人的家庭破裂。書也被看作不吉利的禮物,因為送書聽起來像是「送輸」。
中國的多種方言又把那些風險擴大許多倍。上海人嘲笑新開的義大利餐廳Va Bene,因為它的義大利名字意思是「順利」,但在上海話中聽起來像「不便宜」。
顏色是表達某種信息的另一象徵。一家跨國公司將著名珠寶商Tiffany禮品的外面的白絲帶換成紅絲帶,因為在中國白色代表死亡,而紅色代表幸運並用於喜慶。
挑選商品的價格和電話號脈也有訣竅。避免四這個數,因為它在中國同死諧音,多用八,後者在南方方言中類似「發財」。
但即使是老練的漢學家克拉克對於北京工人反對他定價二百五十元的時候也感到迷惑不解。後來他才知道,在中國北方,說某人「二百五」就是說他傻。
克拉克的迷惑說明中國各地區的文化差異。在南方,人們用兩個指頭敲桌子表示感謝,但在北方,那表示緊張。
但另一方面,有些禮節和習俗是在整個亞洲通行。許多美國和歐洲有經驗的商人都知道在亞洲談生意先要寒暄、繞開主題,而不是直來直去。他們還必須認識到亞洲社會中「面子」的重要性。「中國經商禮儀:中華人民共和國禮節、風度和文化指南」(Chinese Business Etiquette: A Guide to Protocol, Manners, and Cultu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一書作者塞利格曼(Scott Seligman)說,面子是外國人到中國要掌握的最重要概念。
紐約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老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