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外學者提出,大陸入世以後製造業會有非常大的發展,甚至會威脅到周圍的國家,比如日本企業界就普遍認為大陸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對日本的製造業形成了極大挑戰。大陸媒體聞之如獲至寶,大肆宣傳「世界工廠」論。政府部門也因此沾沾自喜,並以此作為自己的政績。我想就這樣一些問題,提出我的看法,供大家討論。
從沒有一蹴而就的世界工廠
英國是世界經濟史上第一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國家,從1760年至1830年,英國製造業佔世界總量從1.9%上升到9.5%,1860年更是達到了19.9%,這一年,英國生產了全世界53%的鐵,50%的煤。而且,英國不光製造業發達,批發零售、物流通訊等服務業務也很發達。
第二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是日本。1950年至1973年,日本經濟平均年增長達到難以置信的7.5%,即使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日本經濟的增長仍然遠遠高於其他的工業國家。三十年間,日本創造了一系列經濟奇蹟,甚至打敗了瑞士手錶、美國汽車和德國光學工業。日本有很多產品,照相機、摩托車、電子產品等都領先世界。日本造船廠的造船□位一度佔到了世界的一半。到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工業佔世界的份額從2%-3%上升到了10%左右。
所以,從日本和英國的案例來看,成為世界工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過程。而且,一個國家必須佔有世界工業品製造的重要份額、成為世界主要的製造基地和對外出口基地,才能被稱為世界工廠。此外,該國還要在製造業領域擁有相當多的領導世界製造業潮流的創新產品。
大陸還不是「世界工廠」
根據這樣一個標準,大陸還不是世界的工廠。
第一,大陸工業產值在全球比重還不夠大。按照我們的計算,1999年,大陸的第二產業(包括建築業)產值將近5000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5%左右,列世界第四位。這一年,日本的份額是15%,美國佔到22%,第三是德國,也比中國高得多。相比經濟總量,大陸製造業的地位是超前的,大陸GDP在世界佔第七位,製造業是第四。但是從份額上講,離世界工廠還有很大的距離。
第二,大陸工業產品產量比較大,但是品種少,檔次低。以鋼鐵為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大陸鋼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大陸產量最大的是低檔次的建築鋼材,高檔次、高附加值的鋼材品種很少。2000年,大陸進口鋼鐵97億美元,出口40億美元,逆差53億美元。IT業及汽車業用的高檔鋼材,大陸需要大量進口。
大陸貿易逆差大的工業品中,第一是初級形狀塑料,就是聚丙烯這樣一些石油化工原料,逆差達到100多億美元。第二是集成電路,2000年的貿易逆差達到105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呢?大陸雖然生產大量的電子產品,但是高附加值的核心部件主要依賴進口。
大陸現在真正有競爭力,或者說貿易順差特別大的工業品是什麼呢?服裝300億美元,鞋靴90多億美元,玩具禮品等雜項將近200億美元。
第三,大陸工業模仿能力強,創新能力差。造成工業品檔次低的原因主要是大陸工業研究開發能力差,這二十年來,真正由大陸企業原創,就是大陸人創新發明出來,又推廣到全世界,被廣泛生產和使用的產品,我認為一件也沒有。現在大陸雖然有一些產品產量是世界第一,但是沒有一樣是原創品。
第四,大陸缺少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主要是因為體制原因,大陸工業條塊分割,企業規模小,產業不集中。2001年世界500強大陸有11家,但是這11家企業跟製造業有關的一個也沒有。
另外製造業的強大不等同於經濟整體實力的強大,因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部分已經從製造業轉向了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證券、物流、財會、專業諮詢等。像美國,每年貨物貿易逆差都在3000億美元以上,按照傳統理論會認為這個國家不行了,但是美國為什麼還這麼強大,因為它經濟的重心在服務業,它的服務貿易有巨大的順差。所以,大陸就算是製造業做到了世界第一,如果服務業上不去的話,離真正的經濟強國還是很遠。(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且慢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