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派」中國謀職頻吃閉門羹
雖然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國外文憑已不再是就業的票房保證。加上中國經濟也隨國際景氣放緩,即使是「海歸派」,在求職過程中也有遭拒絕的時候。工商時報2日報導說,住在上海的古小姐已經獲得英國商學院入學許可,目前她還在等待有全球首屈一指MBA課程的法國「歐洲管理學院」〈INSEAD〉的入學通知。不過她心有疑慮:值得花這麼多錢去深造嗎?她說:「這是一筆很大的投資,而我擔心的是,在經濟下滑之際,回國後將找不到工作。」
年僅二十五歲、主修財政的古小姐想法非常現實。在中國,出國留學一直被視為獲得更好收入、晉升白領階級的最佳途徑。不過當越來越多大陸企業正在節省成本,並對「海歸派」懷有敵意時,這條致富之路看來已經越來越窄。
上海一家高階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的經理表示,中國企業對於「海歸派」的意見相當兩極化。「一些公司喜歡他們;但一些公司則相當討厭他們。」持正面看法的這一邊,特別是金融服務和資訊科技產業,視海外求學的中國人為融合東西菁華的專家;但是另一邊則認為「海歸派」非常傲慢、奢侈,會在同儕之間激起公憤。
這名經理說,「你可以僱用到一些從資料上看來非常優秀的人,不過當他們進入公司後,若其他員工不喜歡他們,這些不滿情緒就可能導致公司效率低落。」中國的民族主義自從去年中美軍機擦撞之後,便一直蠢蠢欲動,有些人更將不滿情緒發泄到「海歸派」身上。
中國媒體的金融評論員最近發起一場筆仗,抵制在外商銀行工作的本地分析師,原因是這些分析師批評部分中國公司的表現欠佳。北京晨報的記者楊芬表示,這些「海歸派」的焦點是想摧毀中國的股市。「我警告過他們其中一些人:不要太傲慢、不要以為中國沒有有能力的天才。也不要因為有較高地位和薪資,就自以為是救世主。」
而對於許多放眼中國市場的外商和中國企業,聘用「海歸派」並不見得能為公司起太大作用。前述人力資源公司經理表示,曾有客戶要求不要僱用任何在海外求學的員工,因為他們身價太昂貴,而且這名客戶想證明,本土員工也可以爬到最高層。
當然,「海歸派」還是有相當發展空間。上海浦東軟體開發園區賴姓副總經理表示,他在一九八○年代前往美國尋找更好的機會但受阻,於是不得不回到薪資較低、交通壅塞、空氣污染而且法令嚴苛的上海。他說:「七○年代我在上海每月僅能賺到四十二元人民幣;而現在,只要你有能力,你可以賺到很多錢。」(http
- 關鍵字搜索:
-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