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归派”中国谋职频吃闭门羹

 2002-04-02 03: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虽然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国外文凭已不再是就业的票房保证。加上中国经济也随国际景气放缓,即使是“归派”,在求职过程中也有遭拒绝的时候。

工商时报2日报导说,住在上海的古小姐已经获得英国商学院入学许可,目前她还在等待有全球首屈一指MBA课程的法国“欧洲管理学院”〈INSEAD〉的入学通知。不过她心有疑虑:值得花这么多钱去深造吗?她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而我担心的是,在经济下滑之际,回国后将找不到工作。”
年仅二十五岁、主修财政的古小姐想法非常现实。在中国,出国留学一直被视为获得更好收入、晋升白领阶级的最佳途径。不过当越来越多大陆企业正在节省成本,并对“海归派”怀有敌意时,这条致富之路看来已经越来越窄。

上海一家高阶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经理表示,中国企业对于“海归派”的意见相当两极化。“一些公司喜欢他们;但一些公司则相当讨厌他们。”持正面看法的这一边,特别是金融服务和资讯科技产业,视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为融合东西菁华的专家;但是另一边则认为“海归派”非常傲慢、奢侈,会在同侪之间激起公愤。

这名经理说,“你可以雇用到一些从资料上看来非常优秀的人,不过当他们进入公司后,若其他员工不喜欢他们,这些不满情绪就可能导致公司效率低落。”中国的民族主义自从去年中美军机擦撞之后,便一直蠢蠢欲动,有些人更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海归派”身上。

中国媒体的金融评论员最近发起一场笔仗,抵制在外商银行工作的本地分析师,原因是这些分析师批评部分中国公司的表现欠佳。北京晨报的记者杨芬表示,这些“海归派”的焦点是想摧毁中国的股市。“我警告过他们其中一些人:不要太傲慢、不要以为中国没有有能力的天才。也不要因为有较高地位和薪资,就自以为是救世主。”

而对于许多放眼中国市场的外商和中国企业,聘用“海归派”并不见得能为公司起太大作用。前述人力资源公司经理表示,曾有客户要求不要雇用任何在海外求学的员工,因为他们身价太昂贵,而且这名客户想证明,本土员工也可以爬到最高层。

当然,“海归派”还是有相当发展空间。上海浦东软件开发园区赖姓副总经理表示,他在一九八○年代前往美国寻找更好的机会但受阻,于是不得不回到薪资较低、交通壅塞、空气污染而且法令严苛的上海。他说:“七○年代我在上海每月仅能赚到四十二元人民币;而现在,只要你有能力,你可以赚到很多钱。”(http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