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樣說?中國的文化本是一條長河。在過往歷史航程上文人們一直點亮並傳承著文明的火炬。文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一直得到統治者和民間的極大尊重。過去的「郎才女貌」指的就是文人的才學。從經書、散文、史書、詩歌、小說到戲曲,所謂中國東方文化的魅力也大多來自歷代文人們的辛勤耕耘與血淚創造。雖然人類文明史上發生過古希臘、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河幼發拉底河兩岸南美洲古瑪雅人甚至歐洲教皇統治時期文化的衰亡,證明在文明搖籃的土地上,那盛開的花朵也有凋謝的時候。但中國的歷史文化軌跡卻無論朝代更迭戰亂頻仍盛世太平,這條河水曲折蜿蜒一直從遠方流來,幾乎找不到斷流的時刻。在此如果追溯這個歷史源流和歷程話會太長,就從離我們最近的上個世紀說起。
可以說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和稍後,文人們把古典的現代的中國總體文化水準推到了一個極至。看看那個時代各類藝術形式和作品的洋洋大觀,就知道那真是文化傳承歷史中的高峰時代。如果請出這些文人的名字和他們在文化上的創造那是個空前的燦若星空的龐大文人群體!
儘管這以後的中國文人們時而風風火火蛙鳴鼓噪時而沉鬱頓挫韜光養晦,社會對文人地位的一再肯定及對新生代那驛動心靈的誘惑一直那麼強檔,但那其實已不過是虛假的繁榮和歷史過渡了。看看近幾十年中國的文人們能拿出幾本可讀可看可以震撼心靈的像模像樣的著作?雖然文人們各個壯志凌雲撚鬚苦吟點燈熬油謝成禿頂但就是弄不出可以流傳後世可以讓人讚嘆驚嘆的作品,這當然還不算那些已經成為被人豢養的文痞文狗。為什麼?一言以蔽之:虛情假意,胡編亂造,遠離生活,媚態粉飾!後來據說文學的春天來了,一時間文壇風景似乎這邊獨好,以至我現在都認為如今那些中青年文人們不少就是那時在幼小的身心被種下了要當文人作家理想的苗苗。時光一晃,這些苗苗們現在長大成人了。可從這些文人作品看也基本是踩著前輩的足跡走了下來,除了缺乏實際生活還更多了矯情浮躁。這些文人中也不乏有靠著穿小巷走鋼絲的邊緣思維和技巧活著的,自然也活得累。再一茬接艟而來的新生代文人有些就是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憤青們了,他們是出生牛犢不怕虎,不但要把古人扔到海裡去,師哥師姐更不在話下。可其實他們還是一群愣頭愣腦的小青果,離長熟的時光還遠。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中國的形勢已發生了肌理上的變遷。整個中國的現實格局早已開始重新洗牌。全球經濟時代的來臨使社會模式生存方式更加多樣化多元化,加上外來文化大餐的介入,那些當代傳統思維的文人作品就遭到了讀者群體的冷遇。中國文人在作品的虛弱和現實原因的雙重打擊擠壓下,在社會運轉的時空裡就不可避免地開始向隅而泣並走向淪落。
在這樣的現實狀態下,社會上龐大的讀者群也是一時像無頭的蒼蠅到處尋找精神的家園。即便如今那些市面上所謂被吹捧的「暢銷作品」多數不過是趁著漲潮時殺將上來的一些異物異類,它們也是如同喧囂的泡抹和那些不堪一聽一看的臭詞臭曲臭電影,即使一時撈些稻草實惠,很快也是過把癮就死。但它們也還算功不可沒,會成為中國歷史變遷時期一條並不好看的紐帶。
能從事文化創造和做個文人當然是個有相當魅力的事情,可多數當代文人理想者還看不大清這時代的變遷和做文人的甘苦命運。就舉例說我的校友當年不少人都是雄心勃勃想做個未來傑出的文人,那時為此都快得了癲狂症了,他們一些人才華橫溢,文學成就似乎斐然,可後來有的棄文從商,有的迷上當官,有的銷聲匿跡,有的盲流海外,真留下來的極少,那青春的詩情畫意在現實的拍鑿下成了南柯一夢遙遠的絕響。在我看來,如今誰若再把未來做個專業文人當作終身理想和職業,實在有些天真可笑,因為光靠文字就得餓飯。譬如我那孩子,我就不要他從小再背那麼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希望他從小能知道誰是福特洛克菲勒李嘉誠那些耀眼的名字。如果不才哪怕將來好好做個木匠裁縫去學門真手藝也不要做那表面風頭實際充當精神垃圾製造的下三爛文人。
中國當然還是需要文人的。只是今後的文人不再是以往意義上的純粹概念了。他們的本職專業可能是商人、投機家、科技人員、冒險家、記者、演員、農民等等。純粹的文人在社會上的比例會大大減少,而最後成功的專業文人更是鳳毛麟角。我可以預言,那些如今許多還在痴心做著文人夢的小青年們將浩嘆怎麼當年誤入歧途浪擲了那麼多美好的時光?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