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山是一位为犹太人的黑夜点燃光亮的人。”(图片来源:公用领域/wikipedia)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说:“何凤山,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公使莫义澜称赞:“何凤山是一位为犹太人的黑夜点燃光亮的人。”
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举行了隆重的“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2000年7月,何凤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称号,是以色列最高的荣誉。
2005年,联合国正式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7年,以色列政府追赠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
2015年9月10日,中华民国政府明令褒扬何凤山,表彰何大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拯救数千犹太难民的义行。由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代表接受总统马英九颁发褒扬令。
何凤山何许人也?他做了什么让他得到如此高的赞扬?翻开封尘的历史,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何凤山的故事。
何凤山出身贫寒,幼时父亲早亡,他刻苦勤奋,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雅礼中学,后又考入雅礼大学,1929年入德国慕尼黑大学,1932年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5年开始在中华民国外交部供职,开始了其40年的外交生涯。
1937年何凤山被派往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任一等秘书,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馆改为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何凤山升任总领事。
据他的女儿何曼礼介绍,何先生自幼家境贫寒,得到基督教信义会的帮助才得以继续求学,终获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何凤山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除写作之外热心教会工作,1997年以96岁高龄去世。
外交官何凤山于1937年奉派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服务。1938年,纳粹德国并吞奥地利,对境内犹太人采取隔离与赶尽杀绝的手段。水晶之夜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逐步升级,犹太人为避免被抓入集中营,只有离开欧洲,但要想逃离就必须获得外国签证,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奔走于各国使馆之间申请签证,在当时一张签证就可以拯救一条生命,因而被称为“生命签证”。
但是,多数国家无法协助犹太难民。1938年7月6日在法国埃维昂莱班召开的国际难民会议上,与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等32国均拒绝接受犹太移民。即使是像瑞士这样的中立国家,也要求纳粹当局在犹太人的护照上做清楚标记,以便瑞士可以在边境上及时遣返犹太人。
纳粹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面对灭顶之灾,欧洲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纳粹魔爪。但是,取得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身为中华民国驻奥地利总领事的何凤山,因不忍目睹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毅然签发“生命签证”给犹太难民。
从1938年到1940年5月何凤山奉调回国,2年间他共签发多少张“生命签证”其准确数字已无从统计,根据已找到的签证看,一份1938年6月的签证的号码为200号,另一份1938年10月27日的签证号码为1906号,也就是说半年间他共签发了近2000份签证。还有统计,何凤山签发的护照至少有数千份。平均每月派发500多份,有时甚至达到900份。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何凤山纪念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当时一艘轮船往返7趟,载着3600名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东方避难天堂上海。那时,持有中国领事馆签证的犹太人,不仅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危急时刻还能将中国签证作为护身符,拯救自己的生命。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国际大都市,顶峰时达3万多人,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中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由此推算,所发签证至少是几千份。古巴等地还有一本书中说,有4000名维也纳犹太人拿着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这些人就成为了以后以色列建国的中坚力量,意义非常重大。
国民政府长期以来与德国保持外交和经济关系,直到1938年,希特勒转向即将成为德国盟友的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恶化。民国外交部副部长陈介被派往柏林担任大使,试图挽救中德关系。在维也纳担任总领事的何凤山被命令停止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以免违反希特勒的政策,但是何凤山没有服从,决定继续为犹太难民发“生命签证”。
何凤山自掏腰包租下小套房,在自设的总领事馆继续发下珍贵的救命签证。(图片来源:美国之音翻摄国符)
纳粹当局后来以总领事馆原属于犹太人房产为由,将总领事馆没收。而在国民政府又拒绝出资租房后,何凤山自掏腰包在约翰内斯巷22号租下一套小公寓,把总领事馆搬到那里,继续坚持发放签证。1939年4月何凤山被外交部记过一次。一面中华民国的国旗飘扬在维也纳的小巷里,那是想逃离的人们的最后的希望,也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
后来国民政府断绝了和德国的外交关系,所有外交人员必须离开德国领土,何凤山接到通知,和时间赛跑,在离开之前,他用最快的速度发下每一张救命签证。就这样,何凤山不停地盖章、不停地发签证,直到他离开前的最后一刻,这段时间里,一种统计是他共发出了七千多张签证,被称为是“中国的辛德勒”。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申思茗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