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错字怎么办?官员靠一神奇东西解决(图)

作者:初新 发表:2024-08-02 19: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明《王琼事迹图册》之职掌十库
明《王琼事迹图册》之职掌十库。(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现代人想要修改错字十分简单,只要使用橡皮擦、立可白或立可带就可以轻易做到了。可是,古代没有这些便利的东西,如果写错了字又该怎么办呢?实际上,古人曾在竹简木牍上纪录事情。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导,唐朝贾公彦在《周礼‧考工记疏》中载道:“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这里其实提及汉朝虽然出现了纸笔,仍有书刀的存在。那么,“刀笔”又是指什么呢?实际上,“刀笔”并不是指“以刀为笔”,而是指:同时使用了“刀”,又使用了“笔”的意思。

像我们现在处理错误的文字时,往往只需要使用一个“删除”键,就可以除掉错误的内容,接着再重新输入即可。

那么,古人写错了字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一个“删”字就说明了一切。针对“删”,《说文解字》解释道:“删,从刀册。册,书也。”这里所说的“册”是竹简、木牍的像形,至于中间的一道横线则如同将一片片竹简系在一起的细绳。所以,使用刀子去掉竹简的错误,也就是“删”的本义。

因此,刀子在古代几乎等同于现代人使用的橡皮或涂改液。

秦汉时期,民众一般都是使用竹简、木牌作为文献载体,书写工具当然就是毛笔。换言之,一些文书是竹简和木牍制成的。由于竹简这些物件的宽度比较狭窄,因此在发生书写错误需要修改之际,就得使用刀子将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错字给刮除干净,好进一步写上正确文字。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文官总会随身携带一把“削刀”的原因。

至于“刊”字,也关乎刀子。虽然在现代汉字用法中,我们时常将“刊”字用来表示发行的出版物或排版印刷的行为,例如“刊登”、“刊载”等词汇,但“刊”字另有其他意思。《说文解字》解释道:“刊,剟也,从刀干声。”这里是说“刊”字是指用刀砍削之意,故衍生出了“修改”、“删除”的含义。例如本义为“不能被修改的言论”或是“无法磨灭的言论”的“不刊之论”一词,总被很多人错误使用,被误会成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根据外国中文媒体报导,2000年7月,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封土的西南角,发现一个大型陪葬坑。历经一年多的发掘,惊喜发现那里竟是考古学家们苦苦寻找的“秦王朝的中央机构”之一。

特别的是,从那里出土的兵马俑,有一类称为“文官俑”,是秦朝时期的文官形象。这些“文官俑”的右腋下都挂着模拟的陶削(用来刮掉竹简上的字的削刀)和里面放置了“砥石(磨刀石)”的长方形袋囊。那些削刀是专门用来刮去简牍上的错字,砥石则是用来磨制变钝的削刀。至于俑的左臂肘跟腰部间都有一圆孔,理应是夹着一些竹简等等物件。

由于过去从未发现过这种形制的秦俑,而这些出土的文官俑都是双手笼于袖中,做立姿态,看上整体都是毕恭毕敬、一副随时待命的模样。这些“文官俑”应该是早期的“公务员”,当皇上下了什么样的旨意,他们就会立刻拿起竹简与笔,赶快记载起来,如若写错了字,则马上拿起“削刀”将错字刮掉重写。

正因如此,这些文官又被称为“刀笔吏”。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