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详述印太经济战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11月3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文龙综合报导)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11月2日就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战略发表讲话,耶伦强调,美国国家安全和人权与北京不会妥协。美官员表示,小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塑造印太战略。
印太经济战略:不脱钩 但国家安全和人权不妥协
在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拜习会)在即,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即将开幕之际,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11月2日在华盛顿就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战略发表讲话时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在确保国家安全利益并促进人权的同时,寻求对双方都有利的健康经济关系,并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耶伦阐述印太经济战略时说,拜登政府寻求的是一个进一步推动美国与该地区进行接触的长远历史,并能公正的反应该地区对美国以及全世界的未来的重要性的战略,即美国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开放、互联、繁荣、安全和富有韧性的印太地区。
综合美联社和美国之音11月3日报道,耶伦突出强调了影响美国的印太经济战略的三个优先领域,即增加贸易和投资、增强美国的经济韧性以及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拜登政府正在努力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包括保障我们的供应链和支持美国工人。为了促进增长,我们正在深化经济融合,并利用技术变革。为了增强抵御能力,我们正在整个地区开展伙伴合作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并加强卫生系统。为了对人权和国际法受到的威胁做出反应,我们正在抵制经济胁迫,以及强化负责任的民主治理”。
拜登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调整川普(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但保留包括加征关税以及对技术出口和投资方面在内的限制,北京当局也陆续对美国相关禁令进行回应,指责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耶伦在讲话中说,华盛顿不会切断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但是寻求“严肃而清醒的”做法。
她说:“当我们使用经济工具采取国家安全行动时,我们以目标精准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拜登总统有关境外投资的行政命令,目的在于实现我们的国家安全目标,而不是扼制中国的增长。”
“正如我所说,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两国经济的全面分离,或者强迫包括印太国家在内的各国选边站的做法,将在全球产生重大负面后果,”耶伦说,“我们对这种分裂的世界及其灾难性的后果不感兴趣。”
耶伦说,“美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充分明显的是,我们今天仍然是。”
耶伦说,“我们正在深化与该地区各地的经济关系,对美国经济并对印太地区有着巨大的潜在益处。”
为了稳定不断恶化的美中关系,耶伦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后也在今年7月访问了中国,与中国国务院新的经济官员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启动经济和金融工作组,为双方讨论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提供了一个持续的沟通渠道。
小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塑造印太战略
拜登政府视印太地区为二十一世纪的地缘政治中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此前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演讲时表示,后冷战时代即将结束,美国将采取“外交灵活方略(diplomatic variable geometry)”,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这意味深化既有的伙伴关系,构建由国家、地方政府、非营利机构、私营部门、学术界组成的多元化联盟,相互合作来解决特定问题。
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副助卿道森(Camille P.Dawson)10月27日进而表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外交灵活方略”,就是执行“小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来“补充”并“连结”现有的局域网络:“聆听、了解印太伙伴眼中的最大需求,进而让美国能最有效地做出贡献”。
所谓的小多边主义是一个日渐被广为讨论的一个外交新词,它强调的是国家之间以共享利益为基础进行合作。这就使得国家政府在合作时,不一定要在很多方面要有统一的看法。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道森出席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座谈时,把这些相互重叠但又各自独立的网络团体,比拟为“文氏图”般的方格阵,而非以美国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去的关系:“焦点不仅资讯共享,更重要的要有实际具体的行动”。
这些团体除了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国也在今年三月首度和欧盟在印太海域进行联合军演。此外,还有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及日本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预计未来五年提供东盟超过五百亿美元的投资及协助;而在海事安全、干净能源、情报搜集、人道救援及金融体系等方面,美国也和日本、韩国及菲律宾组成不同的三边关系。
再者,美国国务院也在今年9月宣布其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及日本组成的“蓝色太平洋伙伴集团(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的五大旗舰计划,包括人道救援基金、海洋科学研究船只、网络科技安全、非法渔业管理及气候变迁中心。道森说这些项目是在考量太平洋诸岛论坛(Pacific Island Forum)的2050年战略(2050 Strategy)下而设立的。
美国不断在印太地区深化并形塑新的国家网络,也让北京如坐针毡。中国前后两任外交部长秦刚及王毅都曾表示,美国的“印太战略”是打着“自由开放”的旗号,拉帮结伙搞排他的“小圈子”,目的是要围堵中国。
道森表示,尽管不能忽视北京的威胁,但这些小团体不是用来针对或抵制中国的政策,而是“用来强化、实现共同的愿景,聚焦在我们都想要达成的目标”。至于是否会随需求而扩大、缩小编制,也都是根据这些目标来弹性调整。
印太地区与印太战略
“印太地区”作为地缘政治概念最早出现在1924年德国地政学家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的《太平洋地政学》(Deutsche Kulturpolitik im indopazifischen Raum)等书当中。据政治理论和思想史学者考证,豪斯霍弗“印太”概念旨在联合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形成反殖民主义势力,遏制英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印太”随着豪斯霍弗地政思想在日本的接受,流传于日本。
2007年,印度海军上校Gurpreet SKhurana在《战略分析》期刊中提及此词。
2007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访问印度时提过类似的概念。安倍晋三在印度国会发表的演讲时提到“印太交汇之处”是“两大洋的自由和繁荣有机地相融合的地方”。
从2011年起,一些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战略分析师、政府官员和军方领袖开始使用“印太地区”这个词,并在《2013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中第一次被正式写入政府公文。
2016年8月,安倍晋三在肯尼亚召开的TICADVI基调演讲发表《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演说,提倡“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理念。其旨在通过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提升亚洲与非洲的“连通性”,促进整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川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开始频繁使用“印太地区”来取代“亚太地区”。
2017年6月26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美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作为印太地区相关的两大国,川普总统和莫迪总理赞同双方紧密合作有助于地区实现和平稳定。”11月,川普在越南岘港出席APEC峰会时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FOIPS),用以取代其前任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Alex Wong)随后表示,该战略致力于促进印太地区国家的政治自由,以及在航运、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领域上的开放。
2018年5月,美军的原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更名为美国印太司令部(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12月,美国政府和国会正式通过概括印太地区长期战略的《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
2019年6月22日至23日,在曼谷举行的第34届东盟峰会正式通过了《东盟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Indo-Pacific)。这是东盟发布的首份关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秩序的区域架构倡议,目标是“发挥东盟的集体领导作用,形成和塑造更密切的印太合作”,标志着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一支重要的区域力量正式接受了“印太”这个地缘概念。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继承和发展了自由开放的印太理念。2021年4月16日,拜登在白宫接见日本首相菅义伟,是拜登上任以来首位面对面会晤的外国领导人。为应对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威胁,两国同意重新确立“美日印太统一战线”,打造“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