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弃用李克强经济学 中国入高风险未知领域(图)

发表:2023-10-27 19: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集权的过程中,李克强经济学也被弃用。
在习近平不断集权的过程中,李克强经济学也被弃用。(图片来源:Fred Dufour - Pool/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10月27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0月27日,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去世,网络上的讨论众说纷纭。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集权的过程中,李克强逐渐被边缘化,李克强经济学也被弃用。

李克强去世 官媒称心脏病突发

中国官媒10月27日报道,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于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去世,终年68岁。

不过,在网络中有诸多质疑的声音。

时评人士蔡慎坤在推特发文认为,李克强突发心梗猝死,让人联想到当年的胡耀邦之死,以中国现有的医疗保健水平,突发心梗完全可以控制,按照正国级的医疗保健待遇,常委身边时刻都会配备专职的医师以及生活秘书和警卫,就算心梗也会马上口服急救药物,即使是在北京之外的任何地方,心梗也比脑梗更容易控制。

台湾医师蔡依橙也发文认为,以李克强的级别,发生“突然心脏病骤逝”的情况,用今日医疗水准看恐怕不太合理。心脏病忽然逝世,常见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肌大规模梗塞,一个是心律问题乱跳,导致输出不足。中共高层的健康状况都是秘密,我们很难知道确切原因,在这种级别的国家领导人造成猝死,是很不容易的。

他解释,这十年心脏电脑断层的普及,很容易知道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都能提前治疗。另外,心脏电气系统有问题,一来可以装节律器预防一部份,即使是不能预防的那部分也能由随扈带 AED 抢救。

李克强被评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务实主义者

英国BBC中文10月27日的报道认为,李克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务实主义者。上任初期外界期待他改革中国经济结构。但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巩固权力,其总理生涯后期被边缘化,权力被架空,甚至有“最弱势总理”之称。

李克强今年3月卸任前曾在向国务院办公厅人员告别讲话,提到“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该影片一度引发广泛讨论,猜测他是否意有所指。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卡耐基中国项目研究员庄嘉颖对BBC中文分析指,李克强是中共党内权威性的温和改革派声音,他的逝世,让改革路线人士看不到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这意味着,中共内部牵制权力的一股势力削弱了,领导核心习近平就更不需要顾虑党内的其他声音了。”

庄嘉颖补充指,以往中国总理过世都会引发一些集体事件,这次民众如何纪念他,值得外界观察。

熟悉中国时政的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表示,中共领导人即使退下来,医疗保健的条件也是相当优越的,非一般老百姓可比拟,“所以消息当然非常突然,但是只能够按现有的消息作跟进,不可能有任何的判断”。

李克强经济学受到掣肘

外界认为,李克强的经济主张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减少国家主导的投资来结束财政刺激。2、去杠杆化以削减债务。3、结构性改革,包括放松对公用事业价格的控制和放开利率。

而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前,在2007年任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经济界就有“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的说法。该概念最早由英国政经杂志《经济学人》于2010年提出。包括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组成,分别占比重40%、25%及35%。李克强在辽宁时公开表示,当地经济状况的数据有人为痕迹,他更喜欢通过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

《经济学人》杂志当时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数字更能真实的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回顾过去十年,“克强经济学”依然保持了政治经济学特色,就是以完成中共的经济任务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赵晓此前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说,“李克强经济学”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失败,“例如,经济结构完善以及创新驱动不如人意,经济增长依然靠货币-贷款-投资驱动,消费不足、创新不足,整体债务经济风险不是越来越低,而是越来越高,地方财政风险已经充分暴露。”

蔡慎坤则认为,从过去十年看,李克强虽然有经济学的修养,但他的经济学认知没有在其执政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能实际掌握经济的权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国进民退”的现象一直在加剧。特别是中共政府近几年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让外界认为李克强逐渐被边缘化。

习近平弃用李克强经济学 李强经济学未现

李克强的经济主张,在其被边缘化的过程中已经被习近平弃用。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认为,实际上,习近平希望加强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以更好地控制中国经济。不然他也不会说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在习近平心中,政治稳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他试图通过强化国有企业的控制来保证政治的稳定,毕竟国有企业的干部也有行政级别,甚至要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在习近平看来,这种策略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必须要更加“统一”和“有序”的阶段,以应对他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那么,是否有“李强经济学”出现?

观察人士说,李强与习近平的亲近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弱点:虽然他得到了习近平的信任,但他将对习近平心存感激而臣服。

一些观察人士告诫,不要过分重视李强在上海等商业城市主政的经历,因为习近平收紧了对政治的控制,并使经济朝着更加国家主义的方向发展。

分析指出,中共政府是高度集权与极权体系,金融体系的开放,需要独立于行政权的立法与司法监督,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金融和经济是不可能做的非常繁荣并且稳定的,只能不断借助行政力量去修修补补。

据路透社报道,上海政法大学前副教授、现居智利的评论员陈道银说:“李强可以在这里和那里进行一些维修,但他不会推倒围墙并建造新的东西”。

任重道撰文《李强只是一个“锔锅匠”?》指出,李强对于中国经济只能修修补补,未必会有大规模的改革或对原有计划推倒重建。这一点,他只能是一个“锔锅匠”。毋庸置疑的是,其面对连年下滑的中国经济,也会深感棘手。中南海也承认,中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断加大。实际上,没钱才是习近平遇到的大麻烦。处处都需要用钱,李强的主要任务可能是为习近平的“钱袋子”充实资金,不然对外“大撒币”买通外国政府官员和企业,对内拉拢军方和官员、对付百姓的“维稳”等怎么办?

中国经济进入高风险未知领域

严重的财政和金融失衡已经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带入高风险的未知领域。即使有中央政府为金融系统背书,也无法挽救颓势,甚至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对债务问题奉行拖延政策。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威廉亚洲官网 评论指出,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退却,地方债务岌岌可危,而银行体系暴露于这两方面风险之下。

有传统观点认为,即使这是金融危机的先兆,但在中国体系中,政府为金融系统做靠山,而技术官僚也可以把控局势以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上述分析指出,这种观点已经严重过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显示,中国除利息外的预算赤字在GDP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今年达到了7.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高了对中国的政府财政赤字预测,即到2028年,上述比例将升至7.8%。此外,尽管中国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达到4.9%,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中国经济预期,认为中国未来四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4%,低于一年前的4.6%预期。

上述分析认为,这使得中国摆脱债务泥潭的难度大大增加。

近年来,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高昂利息待偿、土地出让收入暴跌,使中国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国问题专家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告诉《华尔街日报》,中国债务规模过大、经济增速缓慢,无法掩盖不良贷款。此外,他还担心,习近平领导的中共当局治理质量已经恶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