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社会?揭刀郎《罗刹海市》暗藏意义(视频)
中国歌手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同名,引发众人热议。(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2004年以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出道,并打响名声的中国歌手刀郎,日前推出新专辑《山歌廖哉》,再次爆红,其中一首《罗刹海市》引发众人议论,屡次冲上热搜。
《罗刹海市》除了因为歌词、曲风都跟过去截然不同而引发关注之外,更因为与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里的一篇故事同名,引发吹捧。有网友查阅典籍之后,大呼找到刀郎创作《罗刹海市》的弦外之音了!
今年52岁的刀郎,曾凭《冲动的惩罚》荣获“金唱片”奖。聆听刀郎的歌曲,能够透过其沧桑浑厚的唱腔、豪迈粗犷的曲风,以及直白的歌词,深刻感受到歌手直来直往的性格及不迂回的想法。然而,在这次推出新歌后,震撼了不少人!
有歌迷认为,刀郎沉寂多年后的复出,带来了寓意深刻的作品,令人听起来酣畅淋漓,曲调包括了民歌、小调、摇滚等多重元素,实在是“曲风大变”。
由于《罗刹海市》之名涉及蒲松龄《聊斋志异》,因此获得最多关注与讨论。有网友比对了两者之后强调,这首歌曲的歌词写得十分晦涩,“没点文化还看不懂”,另有不少网友试图解读歌曲《罗刹海市》的“弦外之音”。
蒲松龄创作的《罗刹海市》简单、好懂,故事内容指中国两万六千里之外有一个罗刹国。一天,长相俊美的中原人马骥前往罗刹国经商,惊讶发现罗刹国人长得奇形怪状,以丑为美,丑者能成为官员。马骥身处在美丑颠倒之地,貌美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备受排拒。事态发展导致马骥选择将自己的脸给涂得漆黑,进而得到众人交口称赞,该国国王还因其“貌美”封他为官……
根据社群媒体微信一篇评论表示,蒲松龄曾经自己评价“罗刹海市”是“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意思是指社会美丑颠倒,越是不好的越是受到世人欢迎;人不能够以真实面目跟人相处,否则会被视作怪人;美好理想只存在幻想中,不论是奇珍异宝或纯洁高尚的心志,都只能够在海市蜃楼中寻找了。
有多家陆媒报导,《山歌寥哉》的灵感是来自《聊斋志异》,这是刀郎继2020年发布专辑《弹词话本》后,结合聊斋文本跟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有评论认为,在《山歌寥哉》中,有11首作品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歌”。然而,不少人想进一步知道刀郎创作《罗刹海市》的真实意图。
目前出现的最多解读是刀郎制造了大格局,藉着《罗刹海市》来抨击当今华语乐坛、娱乐圈的“虚假繁荣”与各种丑陋现象,或抨击流量文化下的“以丑为美”,亦有人“对号入座”,认为歌词中所提及的“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等词句,是在影射自己过去跟乐坛数位同行,例如歌手那英、汪峰、杨坤等人的恩怨。
时评人士秦鹏近日评论说,关于分析《罗刹海市》是在讲述刀郎跟其他歌手或电视节目的恩怨,虽有道理,但也属于过度解读,因为刀郎身处文艺圈中,见多各种蝇营狗苟,以歌曲讽刺乱象很正常,但若说刀郎复出只为复仇,可是将刀郎与蒲松龄给看得太小了。
秦鹏建议大家静心听《罗刹海市》,届时将会发现,刀郎是用心在歌唱,而最后的“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则是唱出了刀郎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他认为,对人生有深刻认识的人,思想得到升华,是不可能成为满肚怨气,一心想复仇的人。而透过对男主人翁马骥的描述,能看出刀郎是真正看懂了蒲松龄的这个故事。因为蒲松龄珍惜人间美好,才会猛烈抨击现实,而黑白颠倒的现象,也并非是罗刹国独有。
秦鹏强调,透过刀郎创作的歌词,能发现他心中有清晰的善恶美丑的界线,这并非一味发泄,是已经洞察世事,却借艺术来点评百态人生!
秦鹏亦赞扬《老北京茶馆》的馆主李政在解读《罗刹海市》上,是真正看懂它的时评人。李政认为,刀郎是在向粉丝、听歌的中国人,传递“我们是人!不应该将自己降低为驴马、鸡鸭、禽兽。对这个沦丧的世界,要保持不动的真我,别随波逐流”的讯息。
笔者认为,在这个伦理道德逐渐低下,以及对精神价值不再如古人般重视的社会中,心存理想之人,理应会想要真实刻划这个世界诸多让人见怪不怪的奇异乱象。刀郎应当亦是如此,但除了描摹离奇世事之外,他也不忘以“爱字有心心有好歹,百样爱也有仟样的坏”等文词来诉说人类本就有千百态,亦透过马骥这一号曾经将脸抹黑来换取认同,最终坚守与妻子约定的美好人物来传递希冀与理念。刀郎在描写之际,对世人的提醒及批判力道亦随之发出。
徐徐思来,存活在价值观快速变迁的不古俗世间,是否要放任自己随波逐流,让心灵逐日蒙尘到老死,我们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如若您也听过了刀郎的这一首《罗刹海市》,不妨在下方留言,跟大家分享您的体悟与观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