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專家闢謠,人們拿出照片證實,浙教版和蘇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地區語文考試中出現過《滿江紅》(圖片來源: 看中國合成)
近年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大陸小中高語文教材問題,一直鬧得沸沸揚揚。大年初一上映的張藝謀賀歲大片《滿江紅》備受質疑的同時,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上了熱搜頭條。藉著電影的熱映,學生家長不滿也達到新的高潮:岳飛的精忠報國和家國情懷千古傳誦,《滿江紅》為什麼被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時代發展中,人們越來越發現,很多經典的課文都被專家「建議」刪減,理由千差萬別。朱自清《背影》因為「父親翻越欄杆,違反交規」,被刪。唐代詩人杜牧《山行》中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南宋楊萬里的《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蘇軾《春宵》中的「今宵一刻值千金」等詩句不知惹到誰,被要求下架,理由莫名其妙,說有「黃色意境」,會對孩子產生不好影響。
當然,像《愛迪生救媽媽》那種課文,把史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提前32年,愣給安到愛迪生身上,的確如有些專家所說「侮辱智商」,應該從課本移除。但是優美的古詩詞,因為一些想入非非、上綱上線的罪名,被刪掉未免荒唐又令人惋惜。類似問題使得不少家長和學生對於教育部所謂專家的公信力產生了質疑,所以,一旦有刪減語文教材的話題出現,公眾便十分敏感。
果不其然,這回電影《滿江紅》的爭議,帶出另一個話題: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飛的《滿江紅》給刪了,並用秋瑾的《滿江紅》代替。
理由是什麼呢?很多網友說,原本在初中教材裡,《滿江紅》是需要全文背誦的詞。後來因為詞中有「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指血腥暴力,而移出課本。也有文章認為,或許因為「滅匈奴」「胡虜」等不符合56個民族大團結的精神。
1月28日,各方呼聲高漲中官方無奈請出專家闢謠,說:語文教材從未收錄過岳飛的《滿江紅》。言外之意:既然從未有過,何談刪?何談替?
不過網友並不買賬,很多人都回憶說小時候上學時「的的確確背過《滿江紅》啊」,也有人說明明考試時考過,還上傳收藏的課本和語文考試卷子照片來證實。
那麼官方專家是怎麼澄清事實的呢?大陸知名教育家和百強名校的語文教師吳小軼對記者稱,「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從未選編過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或許有少數地方版本教材選用,但使用範圍和時間都有限)。
吳小軼自稱經過核實,自1949年以來,《滿江紅.怒髮衝冠》只在1960年短暫地進入過當時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寫的《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四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只在很小的範圍內使用了一年就停用了。
除此之外,「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從未選編過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這一闢謠引起家長們更加氣憤,堅稱「自己背誦過全文」。家長拿出照片證實,浙教版和蘇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這首詞,滬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也學到過這篇文章。
於是答案基本水落石出了。那位專家回應:「全國通用」的語文教材,暗指的應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教材,並不代表「所有教材」。很多地區都有自己的地方版教材,說「所有教材」都沒有《滿江紅》,顯然不足以服眾。
不過問題來了,北京等人教版通用教材的那些地區,家長和畢業生也都能熟背《滿江紅》是怎麼回事呢?有網友分析,人教版小學教材五年級上冊中,有一個版塊名為「日積月累」,裡面的以「千古名句」引用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那麼語文老師可能在解釋這句名句時,順帶把《滿江紅》全文也介紹給學生了。
還有人披露,大陸中小學校園舉行詩歌朗誦比賽時,《滿江紅.怒髮衝冠》作為經典廣受好評。因此能熟練背誦全文的人不在少數。
岳飛的《滿江紅》表達了岳飛對中原淪陷的悲憤與痛惜,他忠孝兩全,為國效力,精忠碧血,浩然正氣的形象已融入中華民族之魂。那為什麼語文課本中長期不收錄《滿江紅》呢?專家吳小軼並沒有直接談這個問題。他說,現行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並不缺少「民族脊樑之文。」
他舉出的例子中除了古代作品《孟子》的《富貴不能淫》《魚我所欲也》、《列子》的《愚公移山》、司馬遷的《陳涉世家》、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譚嗣同的《潼關》等。還包括當代毛澤東的《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重返課本)、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等。
官方借吳小軼之口,指出上述文章編入國家語文教材,是「充分尊重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專家一說「尊重歷史」,想必很多人會啞然失笑。大陸中小學教材中篡改事實,製造偽史的例子太多了。如將張思德燒鴉片而死說成「重如泰山」,為配合土改的《半夜雞叫》醜化人物原型等等,不勝枚舉。
如此看來今後專家闢謠,除了避免「全國通用」等用詞不夠嚴謹外,關乎歷史真相更需再考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