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个自信”下的玻璃心(图)

 2025-09-24 08:5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全智贤
韩国影星全智贤(图片来源:Photo by Tristan Fewings/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9月24日讯】在中国,所谓的“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已经成了官方标配的口号。后来有人又给自己加了一个“军事自信”,硬是凑成了“五个自信”。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天下尽在掌握,但现实却经常自我打脸。最近,全智贤主演的韩剧《暴风圈》上线,因为几句台词和几个镜头被网友指责“辱华”,很快掀起一场抵制风波。舆论一夜之间将这部韩剧变成民族情绪的靶子,代言广告被撤下,剧集评分跌到谷底。看似是文化自尊的捍卫,实则是“自信”口号下那副随时碎裂的玻璃心。

剧里有一句台词问“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还有大连被拍成香港棚户区的样子,以及一个带有红色五角星图案的地毯镜头。这样的细节本来完全可以理解为剧情需要或者艺术夸张,但在情绪被点燃的环境里,一切都成了蓄意冒犯的证据。网友们群情激奋,仿佛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爱国战争。可问题是,这样的愤怒并不能显示文化自信,反倒凸显了过度敏感。真正自信的国家不会因为一部电视剧的几句台词就全民炸锅。美国的《纸牌屋》把美国政治讽刺得体无完肤,美国人照样看得津津有味。相比之下,中国观众的这种反应,只能显得局促和脆弱。

这种抵制不光落在剧本身,还连带波及到演员本人。全智贤的广告代言遭到全面下架,品牌方生怕被殃及池鱼。这种株连式的发泄,更像是把情绪找个出口,而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真自信不怕被别人说三道四,怕的是说了一句不顺耳的话就让人群起而攻之。更讽刺的是,官方一边鼓吹文化自信,一边却长期搞“限韩令”“限日令”,生怕外国流行文化影响青年。萨德事件后,中国几乎全面封杀韩流,直到最近才稍稍松动,但也始终不敢承认自己在搞禁令。表面上是自信满满,骨子里却怕得要命,担心一部剧、一首歌,就能“腐蚀”几亿年轻人。

民族神经的敏感当然与历史创伤有关。百年屈辱的记忆让“辱华”成了全民敏感点,动辄就被触碰。但如今的中国,经济体量全球第二,军力、科技不断扩张,口口声声“自信”,却还要为一部韩剧小题大做,这就不是敏感,而是过敏。网络上甚至有人翻旧账,把全智贤过去作品里的细节也罗列出来,恨不得给她扣上“反华先锋”的帽子。这种找茬式的抵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集体焦虑的投射。

最终,全智贤事件不过是个小插曲,却被渲染成了“文化战争”。这种反应,让世界看到的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的大国,而是一个容易被激怒、处处提防别人怎么看自己的群体。喊了那么多年“五个自信”,结果一部韩剧就能搅得满城风雨,这种自信到底值不值得信?如果真有底气,完全可以通过更好的作品、更强的文化输出去回应,而不是靠封杀、抵制和网络围剿。

所谓的“五个自信”,在这样的荒诞剧里,显得空洞而可笑。自信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靠封闭来维护的。真正的自信,是敢于敞开大门,允许别人的批评与不同声音存在。否则,每一次的过度反应,都是在告诉世界:那种所谓的自信,只是一层随时可能被戳破的薄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北京之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