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走向三大情形 中国出口商进退两难(图)


美国连番加码关税,中国出口商进退两难。(图片来源:Dilok/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5年4月28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高芸编译/综合报导)在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连番加码关税、政策频繁变动下,中国出口商正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华尔街日报》总结了未来美中贸易战可能发展的三种情境,以及其对中国出口商的影响。

关税飙升 出口商疲于应对

过去一个月,川普政府对华关税数度调升,从34%一路升至145%,部分产品甚至高达245%。越南、柬埔寨等中国商品转口国也一度被加征近50%关税,后又暂缓90天执行。电子产品则率先被豁免高关税。尽管美国官员曾暗示与中国展开谈判,但中方随即否认。4月25日,多家中国芯片进口公司证实,对美国流片芯片的进口关税已从125%降为零。

香港出口服务商GenPark创始人庞国强(Chris Pang)指出,在此局势下,出口商举步维艰。一项针对数百家中小品牌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出口商预计2025年业绩将比去年下降。其中,约20%预期下滑在30%以内,另有20%预计下降30%-70%,9.42%的商家预计业绩下滑超100%。

美中贸易战三种可能走向

根据专家及业者分析,未来美中贸易战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境:

1.高关税持续数年

历史显示,川普在2018年发动贸易战后,多轮加征的关税至今已有7年,即便拜登政府上台后也未完全撤销。若高关税局面持续四年,将对出口商形成长期压力。

庞国强表示,高关税推高了品牌方和供应链的成本,北美消费者购买意愿受挫,工厂生产活动明显减少。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指出,如关税长期维持在100%以上,且美国方同步对其他国家加征50%关税,将引发全球货币贬值竞赛和出口国家间的竞争加剧,全球市场失衡风险上升。

若只对中国征高关税且严格限制转口,出口商或将转向生产零部件和半成品,在第三国组装成品出口。部分品牌已启动“外贸转内销”,转向中东、欧洲、东盟等市场以分散风险。

庞国强举例,有中国出口商在高关税后继续大量发货,企图在其他商家断货时抢占北美市场定价权。但整体来看,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预期,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高关税环境下放缓最多1.5个百分点,从4.5%降至3%,低于5%的官方目标。

2.关税短期大幅下调

近期,川普表示高关税“不会维持”,暗示政策转向。《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川普政府正考虑将对华关税下调50%以上,部分商品税率降至35%-65%,甚至进一步放松对非国家安全相关产品的限制。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Bessent)也表示,高关税不可持续,预期双方将展开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谈判。

庞国强说,一旦关税下调,积压订单将迅速发货,出口商将迎来短期回暖。苏月也指出,若美国关税降低,中国可能增加自美进口,同时减少从日本、德国、俄罗斯、沙特等国的采购,导致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趋紧。

荷兰ING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Lynn Song)强调,若美国先行示弱,中国将在后续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3.关税反复拉锯

类似2018年第一阶段贸易战,中美双方可能在关税加码与暂缓之间反复拉锯。

目前尚无明确谈判迹象。4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关于中美正在谈判的说法是“假消息”。不过,中国央行行长与财政部长已赴华盛顿参加G20部长级会议,外界推测可能存在非正式接触。

在关税反复摇摆下,出口商和供应链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庞国强指出,许多品牌和供应链正在北美、东南亚、南亚和东欧设立仓储和生产中心,以分散风险,灵活应对关税波动。

宋林则提醒,尽管短期可通过转口和物流调整规避部分风险,但美国最终可能加强原产地审查,打击仅更换标签或含有大量中国产部件的产品。

总体来看,无论哪种情境,中国出口商都难以独善其身。外贸转向、供应链再布局,以及降低对美依赖,正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专家:中方正在“让步” 但不愿公开承认

与此同时,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正悄然在关税问题上向美国让步。

盖特斯通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章家敦(Gordon Chang)在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节目《Varney&Co.》采访时表示,中国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但实际上已经在某些领域“默默地让步”。

章家敦指出,在川普透露已与中方就贸易问题进行多次沟通后,中方实际上已对部分美国产品,如航空产品、工业化学品和半导体,免除了原本高达125%的关税。

“这是典型的中(共)式做法,实际上是在让步,但又不愿意公开承认正在让步。”章家敦说。

周五(4月25日)早上,川普在白宫草坪接受记者提问时,被问到上一次与中共党魁习近平通话的时间。川普回应称:“我不想对此发表评论,但我和他多次通话。”随后,当被追问通话内容时,川普表示:“到适当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们。看看我们能否达成协议。”

尽管中共宣称并未与美国就贸易问题展开谈判,但《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商务部的一个工作小组已开始收集可豁免关税的商品清单,并邀请企业提交相关申请。

美国认为当前局势“经济上不可持续”,并已为部分电子产品提供关税豁免。尽管如此,北京依然表现出强硬态度,称除非美方撤销关税,否则中方将“战斗到底”。

章家敦预计,美中关税博弈可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他认为,习近平将自己困在了一个“难以自拔的角落”。“如果习近平最终同美国达成协议,他必须向中国人民作出解释。这对他来说将极为困难。”

章家敦补充说,鉴于习近平多年来对内宣称抗美立场坚定,他很难转弯而不削弱自己的政治权威。

在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时,章家敦指出,中国目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为负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乏力,税收在第一季度出现下降,这些都是中国经济脆弱的迹象。

此外,他还提到,印度近日对钢铁产品加征12%的关税,明显是为了防止原本应出口到美国、现可能转向印度市场的中国钢铁产品冲击本国市场。他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家采取类似措施,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的出口困境。

章家敦表示,在全球“去全球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