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元宵赏国粹 花好月圆猜灯谜(图)


传统灯谜是中华四大国粹之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原意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当皓月高悬,大地亮起万盏彩灯,神州一派热烈喜庆气,人们相伴或出门赏月、或燃灯放焰、趣味猜灯谜、团聚吃元宵,这就是传统上其乐融融的元宵夜。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以观灯习俗为主。以老北京为例,比黄历新年还要热闹的是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老北京人要娱乐和赏灯5个昼夜。唐代中国的元宵节甚至为期10天,欢闹10昼夜。那几天酒肆茶楼等娱乐场所的生意也都红火得不得了。北京东城区“灯市口”的地名从明代就有了。资料显示,在明代,北京的灯市是从元宵夜起,商家大摆列市,从珠宝玉器到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店铺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所以人们又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唐代诗人苏味道这样描写正月十五夜的灯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而李商隐则以“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描绘出万民倾城观灯之宏大场面。

所有的习俗背后都有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庭里一只神鸟因为迷失方向落到人间,不幸被猎人误射了。天帝龙颜震怒,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惩罚射杀无辜的人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就偷偷驾着祥云来到村落,给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递了信儿。老人便告诉村民:天帝要怒烧大地,这样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3天,家家张灯结䌽、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越热闹越好,以此保命救子孙。那时的人心地淳朴,听了老人言,立刻照办,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人间一片红光,烟雾弥漫,响声震天,以为惩罚令奏效了,叹了口气也就没再追究了。就这样,人命保住了,正月十五这天还延续成为一个纪念性的节日。


本文为荣誉会员专刊内容,请加入荣誉会员后继续阅读。荣誉会员每年将享受24期的《williamhill官网 会员专刊》。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至尊专享。

点击此处免费预览一期半月刊。

如果您已是荣誉会员,请登陆后,刷新本文即可阅读。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