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成这样了 我为什么还不去炒股票(图)
中国证监会(图片来源:PEDRO PARDO /Getty Images)
最近几天,A股长的很疯,我自己不炒股,但我有一位前同事兼朋友炒,想当年上班的时候他就经常感叹什么“一入股市深似海”,说A股是缅A。前段时间大盘跌破2700点,他更是发誓,说自己手上的股票如果能解套,他一定洗手不干了,留下钱,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不前两天,股票大涨了吗?我就发短信问他。
我问,你解套了吗?他说解套了。
我说那你把股票卖了吗?他说没有。
我说你为啥不卖呢?不是之前已经决定了吗?
他很为难,说眼下把股票卖了钱,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眼看着下一轮通胀马上就来了,血汗钱放在银行里那么贬值,他不甘心。
然后我就没再说什么了,因为确实如他所言,我给不了更好的建议。
我身边很多不炒股票的朋友喜欢嘲笑股民“金鱼记忆”记吃不记打——你们“缅A”“上了3000点我就金盆洗手”等等口号这才喊了多久?怎么一个10%涨上来,马上就全忘了,不仅不金盆洗手,甚至还有不少要把棺材本都贴进去,疯狂加仓呢?
其实您要理解股民,他们也难。
看看我这位朋友就知道到了,他绝对不是不聪明,也不是知识面不广阔,我关于金融投资的很多基础知识是他最早普及给我的。但是一旦到了自己投资的时候,他的表现依然还是跟所有备受嘲笑的股民一样。
为什么?
因为关心则乱。
他在股票市场上投入了相当比例的积蓄,更因为我们普通人投资渠道的匮乏——这一轮牛市,谁都能看得出来,来自对货币流通量的释放,那么放水的另一个副作用必然是货币的通胀,钱不值钱了,那就要找个地方去避险。可是现在这个时候买房子好像有点那个,那就只能投给股市了。
但你说他是贪心么?我觉得倒也不是,他只是珍惜自己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希望这些资产能够受到这个世界的尊重。
可是,真的是“关心则乱”。我那位朋友“涨到xxxx点就解套离手”的想法,永远只是个梦。而炒股则一直将会是一个让他焦虑、痛苦的事情——股票跌了的时候他哀嚎,涨了的时候他也未必开心,而是焦虑、算计。
我自己是不炒股的,因为我大学的时候看过经济学家塔勒布的一本书,名叫《随机漫步的傻瓜》,书中为了呈现长期投资的价值,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说,假设有一个非常棒的投资组合,年回报的期望值是15%,波动性为10%。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在任何一年,赚钱的概率是93%。_
但在这个假设下,如果把时间尺度放短,情况就出现了变化。要在一年内实现93%的赚钱概率,每个季度胜率仅为77%即可。再缩短一下,我们仅需要54%每天的胜率,即可达成目标。如果再把时间尺度缩短成分和秒,胜率仅为50.17%和50.02%即可。
这意味着,即使一年下来盈利的可能性高达93%,但如果每分每秒都在看行情,那赔赚的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如果一天看8小时行情,那每天有241分钟愉快,239分钟难过。_
再考虑到人承受损失时的难过程度要远高于赚钱时的快乐程度,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便是一个超级优质,有九成概率让你年收益率达到15%的股票,如果你当个职业股民,每分每秒都盯着股市看,你这一辈子依然会过得相当痛苦。
而且参考我那位朋友的案例,股票跌了的时候他不舍得割肉,涨回来的时候他又觉得此时卖了换成现金跑不赢通胀。那他入的哪里是股市啊,这分明是佛教里说的阿鼻地狱,让他永劫无间的这么受苦。
这就解释了真正炒股好的人,一般都有两种特质,要么超级有钱,要么特别佛系,要么有钱加佛系,做好研究之后,他们可以把钱投到其选定的股市里,人家搞的是投资而不是炒股,不会盯着大盘天天去看,跟巴菲特一样,期望的是长期收益。
当然我们这些普通的草民百姓想这么淡定也淡定不起来,父母看病、孩子上学,自己还想买房买车、周末下个馆子,处处都要用钱,而钱就那么一点,今天打开大盘,一看今天买的股票又跌了多少,再一想有这钱还不如给爱人买件漂亮衣裳,带全家去哪儿哪儿玩一趟呢?亦或者这一个月的996又白上了……
前面说过了,你如果分分钟看盘,股市给你的痛苦就一定远大于快乐。而天天看盘计算盈亏恰恰是可本小利薄的小股民被迫养成的习惯。
因为富人炒股是投资、是玩儿,是财产九牛一毛的均匀配置,还有职业经理人为他们代劳。升斗小民们反而在股票上寄托了太多财富增值的梦想,还要花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在股市上博弈。
这想想其实挺奇怪的,你在日常生活中下个象棋、打个王者荣耀,都知道业余的干不过专业的,本小的干不过本大的,到了股票市场这种玩真金白银的地方,却相信自己能捡漏?
还是关心则乱。
股市对小股民来说是个逆向许愿机,你越寄希望于它,它越不让你如愿。
《红楼梦》里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股市在心理上极容易诱导股民做到前者,却在机制上天然阻止你做到后者。所以它对投注太多的人来说,天然是一个易进难退的棘轮机构。
股市是一个马太效应浓厚的地方,投资归根结底是有钱人的游戏。哪怕我知道在即将到来的通胀时代,存款要阴跌,要贬值,我依然相信存款。因为我知道我的资产、我的心态都不支持我这个时候入场去玩股票。
钱被通胀洗掉,所蒙受的损失,就当我花钱买个内心的清净好了。
有那个算计得失的功夫,我还不如多看两本书,多做一点思考,写几篇文章。读者朋友看了觉得好,打赏了我就挣点,这是我的劳动所得,花起来省心,闲来写副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能省心,能安心,就好。
谈到释放货币流通量,或者通俗的点说放水,眼下好像是个全球的趋势。你看美联储那边此刻也在这么干,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最近还涨了,重回了6时代。
当然,实际上,放水本身并不能持久的利好经济,它更像是医学上抢救心脏骤停的病人时用的那种“电除颤”,刺激你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心脏恢复跳动。
而股票能不能长期维持牛市,归根结底要看经济的走势,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要看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一曰投资,无论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有没有意愿和资金来投,负债表情况怎样,投进去的项目又能不能产生收益,或者至少是收益预期。
二曰消费,老百姓手上有没有钱,通胀来了以后工资会不会跟着涨,以及比较关键的,未来医疗、教育、养老等等开支能否获得更完善的兜底和保障,这样有了钱以后才能敢花。发达国家社会福利保障相对完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消费,解决后顾之忧,让平民阶层最大程度的释放消费力。但建立这样一套系统所需要花费的精力、投入的成本、以及如何避免这个再分配过程中几乎必然产生的腐败问题,都是任务艰巨而耗时漫长的。
三曰出口,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出彩,是实现经济有效增长的最强劲动力。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国家自身与改革开放相配套的外交、经济战略非常得当,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赶上了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东风。
而未来,出口能否恢复强劲的势头,这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也要看全球化的窗口是否还能重新开放。
总之,投资、消费、出口,释放流通量其实相当于火花塞给发动机点火,但最终能不能把发动机启动起来,还是要看这三个发动机缸的启动会不会顺畅。
我是衷心期望这次启动能够顺畅的,或者说的官方一些,我衷心的唱响经济的光明论。
理由无他,因为作为一个自由职业了这么长时间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守着自己的存款安心生活。我那位前同事前不久也离职了,到底是自己离职还是被单位“优化”掉的,他不好意思说,但这个年纪、眼下的行情、他工作是不太好找。所以他现在也希望能在股市赚一点钱,补贴家用。
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看到另一位朋友张明扬兄写了一篇文章,叫《人人都在硬撑》,他是个很有才、写书很好的作家,如今也到了家里花一百块钱要报备的程度,我看了以后总有些感叹,并兼自嘲,因为我也一样。
只是我觉得,越是囹圄的时候,越应该谨慎,不要去碰那些自己原本就不熟悉的投资,会让你的存量资产加速消融。
当然,我相信只有股市能起来了,经济能好了,我们这些人才都能过上更有希望、更幸福的生活。
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我们都希望航船能驶过风雨。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能否从这篇闲聊中有所得。
结尾还是发个愿吧——无论炒股还是不炒股、买房还是不买房的人,说到底,其实我们本无区别,大多数普通人想的都如那位朋友一样,想在风云起伏中保住自己的劳动所得,让自己辛苦工作所凝结成的成果得到应有的尊重。
愿我们都能如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