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想发展“新质生产力” 但反向力量很强大(图)


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无法解决经济和社会危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9月4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编译/综合报导)外界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无法解决经济和社会危机。而中国青年失业率高企,以及降薪裁员潮,成为“新质生产力”反向的“躺平”力量。

“新质生产力”反向的“躺平”力量

中国青年失业问题飙升,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179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短缺问题,金融等行业出现大面积降薪和裁员潮,特斯拉、IBM和字节跳动等企业近几个月也纷纷裁员。

路透社报道(链接)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反向力量:中国青年失业问题。

中国正在发展所谓的“新质生产力”,政府政策瞄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狭窄的科学技术领域。但批评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其他行业的需求疲软,并有可能让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落后,他们错过了上一次经济繁荣,而且毕业得太晚,无法再接受新兴产业的培训。

在2023年6月青年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1.3%后,中国暂停发布青年失业数据,后来调整标准,将当前在校学生排除在外。

目前,有超过2亿人从事零工行业,即使是这个曾经快速增长的行业也存在过剩的问题。今年,中国有十几个城市警告网约车市场出现过度饱和的情况。

裁员潮甚至蔓延到了政府部门,而政府工作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终身雇佣的“铁饭碗”。据中国官方公告和新闻报道,去年北京宣布裁员5%,此后已有数千人被裁员。今年早些时候,河南省裁员5,600人,而山东省自2022年以来已裁员近10,000人。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表示,中国390万名职业院校毕业生大多从事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所谓的改革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长期以来培训投资不足的问题。

路透社引述中国人力资源部信息,指中国目前面临焊工、木工和老年护理人员等的短缺。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家姚璐估计,23-35岁之间的大学毕业生中,目前约有25%从事的工作与其学历水平不符。

一位因问题敏感而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近4800万大学生中的许多人很可能起薪较低,一生中缴纳的税款也相对较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敦促官员把为应届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作为首要任务。但路透社采访的9名人士表示,对于失业或最近被解雇的年轻工人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被拒之门外、急需发泄的中国年轻人正在分享如何在长期失业中生存的秘诀。在人们使用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失业”、“失业日记”和“下岗”的标签共计获得了21亿次阅读量。用户描述平凡的日常生活,数着被解雇的日子,分享与经理尴尬的聊天交流或提供建议,有时还会伴随着哭泣的自拍。

中国青年失业率年内新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较6月份的13.2%大幅上升,创今年以来新高。

7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5%,高于上个月的6.4%。就整体而言,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考虑到城镇地区,因此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的整体就业情况。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失业问题时坦承,“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的就业仍然承压”。

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难以解决中国经济困境

中国经济萎靡不振,“新质生产力”一词在中国“两会”召开之时,受到中国国内媒体热捧,被视为是拉动中国经济的战略突破口之一,也是本届“两会”关键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中国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谈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习近平去年9月考察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时所提出。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今年2月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两会”后,各大官媒开始加强舆论导向,发布吹捧“新质生产力”的文章。

随后,中国国务院承诺贯彻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口号,投资发展电动汽车、新材料、商业航天和生命科学等科技产业。

中国总理李强宣布,中国将继续加快光伏发电厂以及风电和水电项目的建设。

美媒的一些文章提出质疑,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是否能解决中国经济困境?认为“新质生产力”这一口号部分是为了缓解国内外对于美国主导的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可能阻碍中国增长的担忧。

但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巨头福蒂斯丘金属集团的执行主席安德鲁·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表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包括公路、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实际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只是对制造业的重视会更多而已”。

分析:短期内无药可医 明年中国经济也不会好

令许多分析人士和企业感到失望的是,7月份在一片经济低迷的气氛中,姗姗来迟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并未如先前外界所期待发布刺激经济的有效政策或展现企图心。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学者普遍担忧,中国国内外情势都可能受到影响。

据美国之音8月15日报道,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指出,彼此矛盾的政策需求导致中国本该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够宽松,反而让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失去信心,加速外流。

中共高层始终不愿接受“以需求推动经济”,而坚持要先有供应侧的改革,他们认为有了生产,就能创造就业机会,接着创造收入,才会有需求。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认为,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强调供给面,但中国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其实是就业稳定性差及家庭负债过高,若不对症下药,就无法有效刺激内需消费。

综上所述,黄锦荣认为,这样的政策思维限制了中共官方救市的可能性,这显然并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因此可以预见,就算到明年,中国经济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转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