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戏剧骗了 “推出午门斩首”是假的(图)
《平定回部献俘图》描绘定北将军兆惠在午门向乾隆帝进献回部叛军小和卓霍集占首级及俘虏情形。(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在古装戏剧中经常出现把死刑犯“推出午门斩首”的情节,导致许多人认为,午门是古代的斩首刑场,但历史专家强调,午门是一个重要的场所,是用来庆贺战争胜利、与民同乐之地,绝对不可能是刑场。至于真正的行刑地点,则是根据各个朝代而多次出现变化。
针对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午门斩首”一事,历史学家阎崇年表示,真实历史不存在这事,且不同朝代处刑犯人的地点都不同,例如元朝是在柴市(现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卖柴火的市场;明朝是在西市(现今北京西城区西四牌楼);清朝则是在菜市口(地处北京旧城宣武门南侧)处刑死刑犯。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也强调,午门外的广场不曾被当过刑场,当然也就不是杀人之地,在位者偶尔要惩戒犯错大臣时,会选择在午门外的广场上进行廷杖。换言之,犯错大臣会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遭到竹板或荆条打屁股。
至于午门究竟是何殊异性呢?其实,分成上下两部分,且下为高12公尺的墩台的午门,位在紫禁城南北轴线上,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正中开三门,两边各自有一座掖门,其整座建筑是高低错落、左右呼应的,状似朱雀展翅,故又可称为“五凤楼”。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的正门,明朝称为承天门)、大清门(明朝称为大明门),午门的后面有太和门(明朝称为奉天门,后来又改称为皇极门,清朝才唤太和门)。午门的平面则呈现了“凹”字形,是自汉朝门阙演变成的,唐朝大明宫包含元殿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亦如此。
午门除了具备一般的出入功能,以及是上述明朝皇帝处罚犯错大臣所举行“廷杖”的地点,也是提供皇帝与臣子、百姓同乐的场所,例如:故宫刚建造好不久,明成祖朱棣就在午门外的广场上点灯、放烟火。此外,每年腊月初一,都会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而在碰上重大战争,打完胜仗的军队凯旋归来时,都会在午门举行“献俘礼”,也就是向皇帝献上敌军俘虏,还有每逢重大典礼或重要节日,都会在午门陈设展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由于戏剧效果让人对于“推出午门斩首”印象深刻,故在此再强调一回:午门作为重要地方,绝对不可能成为杀人刑场的,故大众熟知的“推出午门斩首”显然是不符合真实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