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不公已让社会“火山”要爆发。(图片来源:STR /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7月1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共三中全会正在北京举行,虽然官方表态要提振经济,但体制不公已让社会“火山”要爆发。经济专家指出,习近平对“改革”的定义与外界不同,很可能继续逆向改革。
中国官方公布经济增长5%已无意义
延迟半年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在北京召开,同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增速为5%。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要以貌似平稳的经济成绩为三中全会做宣传,却无法解释许多外资仍在持续撤出中国的事实。
7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人民币,下同),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3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增长4.6%。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计算方法,不变价格是指用同类产品某一基期年份的价格为固定的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
2023年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增长6.4%。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按照上面两组数据均以不变价格计算,实际上,2024年半年度GDP同比增长为4.0%,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可以说,没有一项数据可以对的上,数据是一塌糊涂的,中国统计局数据兑水越来越无所顾忌了。
因此,中国官方公布经济增速5%已无实质意义。
经济专家分析中共三中全会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撰文给外界对本次三中全会的期待泼冷水,指一度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未能兑现其最大的承诺——让市场在引导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反,习近平领导下的是一个日益由国家主导的体制。”
据美国之音7月16日报道,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高级研究员、西班牙经济学家艾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这次三中全会面临着“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多年表现不佳之后,是否会出台措施来重振经济?”
埃雷罗列举了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八个关键问题:房地产停滞、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通货紧缩压力、消费不振、人口老龄化、非制造业外国投资下行、养老金和医疗等社会保障成本增加,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未实现。
此外,中国还面临青年失业率高企,特别是应届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埃雷罗对可能出台的改革举措持审慎态度。她预测:“任何措施都将是温和渐进的,就像中药一样,而不会是休克疗法。”
埃雷罗认为,中共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包括“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度补助”以刺激消费、“减缓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措施”、“投资准入的对外开放(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吸引外资、“增加地方政府税收如消费税”以应对地方政府由于土地价格下降而面临的财政枯竭、“延迟退休”和“缩减政府开支”以期实现财政平衡。
外界预计财税体制改革是本次三中全会的重点,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所得由中央转移至地方。习近平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戴维(Alexander Davey)表示,这预示着“过去为中国工业体系现代化和促进科技创新而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的那种改革将继续下去。”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凯祺(Michelle Lam)表示,中国第二季成长放缓幅度超乎预期。经济在外需和供给侧推动下步履蹒跚,而内需仍然非常低迷。在需求疲弱、供给面推动的背景下,通货紧缩风险依然严峻。
林凯祺指出,中国整体政策立场仍是高度通货紧缩。中国央行似乎决心设立债券殖利率下限并限制人民币贬值,同时财政政策鼓励去杠杆化。
最大的关注点是,中共领导层是否会做出明确的方向调整以培育更加平衡的经济模式?还是加倍加大供给侧推动力度?她坦言,目前人们对前者的期望不大。
林凯祺认为,如果中国在下半年不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则有可能无法实现“两会”订下的GDP增长5%的目标,而且现在看起来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经济学家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指出,习近平对”改革“的定义和外界的期待不同,他想打造的是“以新质生产力来提高全生产要素的‘去美化’经济体”,经济增长并非他的主要考量。
诺顿指出,当习近平试图执行其中一些改革政策时,他总是会经历一些短期的经济动荡,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每次遇到经济动荡,他就会缩回去。所以,很明显,从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的逻辑(注: 显示性偏好是观察消费者的行为理论,经济学家认为观察消费者不是看他们说想要购买什么,而是他们实际上花钱买了什么)来看习近平的改革。因此,在宏观经济的三个最基本领域看到了这一模式。
首先,是习近平给予股市更大的影响力,结果导致了一个荒谬的泡沫,然后破灭了,习近平于是就撤销了这股市改革。
其次,是试图在国际上开放资本账户,这导致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特别是一些与政治权力相关的企业集团,它们把大量资金转移出国,随后政策被收紧。
最后,甚至最神秘的是财政改革方面,实际上,2013年的三中全会并没有特别强调财政改革,因为人们认为这个改革已经被决定要执行,本来计划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财政改革,第一阶段是由技术幕僚来实施,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从未实施。我们不清楚具体原因。因此,这三个与2013年经济改革相关的重大失败点都显而易见。
社会“火山”要爆发 制度不公是主因
在中共三中全会召开以期重振经济之际,有迹象显示,持续低迷的经济正在令民众对国家经济体制、贫富分化的看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开始将生活的困境归罪于机会和体制的不公。
在曾经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尽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日益严重,但是以往的调查显示,人们曾一直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勤奋和教育等等,制度不公并非最重要,这也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社会动荡,但是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人们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基本看法开始发生近乎是180度的改变,而这或将孕育出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愤怒。
“火山”虽然还不太可能立即爆发,但已蒸发出“汩汩作响的气泡”,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近的一份报告说。
CSIS的报告说,一项针对数千名中国公民的调查显示,机会不平等、而非自己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生活贫困的最大原因,而能发家致富的最大是家庭背景和后台。
在2004年的同类调查中,人们认为受穷首先是因为能力有限,但在去年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不再怪自己,而是认为“机会不平等”才是最大的原因。
不仅如此,其他几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个人努力、性格、经济制度等都发生了几乎是彻底变化。不公平的经济制度在2004年时列在第八位,甚至不如性格因素,而在威廉亚洲官网 的调查中高居第二。
在2004年至2014年间进行的调查中,受访者认为,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能力、勤奋和良好的教育。而在2023年的调查中,这些个体因素分别下降到了第4、第5和第7位。在去年的调查中,致富第一要有关系,第二是生在富有家庭,上大学排在了第七位。
结果是,2023年的调查是20多年来第一次显示,中国民众对制度公平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