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频传食物中毒(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6月10日讯】传统端午节到了。中国人都有吃美食,特别是吃粽子的风俗。但最近,大陆不断传出有食物中毒的消息,很多大陆客借旅游之机到国外的超市去抢购食物,同样是有中国民俗的台湾地区,食物大受欢迎,美食节中,大量食物被大陆来的游客抢购。原福建工商部门的官员从人的道德层面说原因:大陆是无神论破坏了人的道德良知,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有自我信念约束。
大陆频传食物中毒
中国人在端午节有吃棕子的习惯。这两天,在武汉、重庆和南京等地,有人传出吃棕子后下拉上吐住医院的事。黄岗有个郑氏先生说:“食物中毒了,好几个。”“毒棕子每年有,禁不完,外表光滑、包的粽叶很绿,其实是用化学制剂浸泡过的“,重庆汪家堡农贸市场一个女卖家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大陆食品市场中棕子用“返青”棕叶包的,很多。在谷歌上输入“毒棕子”相关信息,陆媒纷纷报道“毒棕子流入市场”;“棕叶用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泡,有淡淡的硫磺味,吃了会铜中毒”;“造成肝肾损伤、致癌、致畸,危及生命”之类的消息。
在大陆食物中毒,让人想起上个月一件事: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13周年,大批校友返校并聚餐,却有100多名清华校友在同一家餐馆用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多种症状,疑集体食物中毒,很多人住医院治疗。有校友留言被告知“不许讲话……”
一份网上流传的《致全体校友及在校师生建议书》,落款人为清华大学的129名校友,其中除了几个系外,还有校手球队等多个单位,其中不乏有党政官员和年逾六旬的老人。
据上述校友指,聚餐的餐厅,是一家粤菜馆。事发后并未道歉,仅退还部分人餐费,但治疗及误工费则尚未谈妥。据新黄河报导,有涉事校友已向北京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校友在电话中说“我目前未获结果”。
13个部门管,却没人管
在中共国,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有13个,包括卫生局、工商局、质检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但是,荒唐的是,记者致电食药局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管卫生许可和制定一些法规,食物中毒你要找卫生局的。”可是卫生局的回答是,“我们是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标准制定、信息公布和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我们没有行政执法权啊,这个你要去找质检局啊。”质检局的回答是:“熟食啊,熟食是卫生部门管的,我们是管生产加工活动和进出口活动的”……
皮球踢了一圈回来,发现,多头管理,人人可管,结果落个没人管理。
清华大学毕业的,很多还是在社会上非富即贵,要么是当官的,要么是老板。在学校食物中毒,还让人想到了近期河南信阳一学校41名学生在校食堂就餐后呕吐、腹泻、急着送医的事件。吴家店镇政府工作人员说,疑似食物中毒。
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教体局通报中只提到有学生被转入市级医院诊查,但后来也未披露原因。
学生家长说,学校厕所和路上都有学生呕吐物,食物中毒还蛮历害的。“孩子说吃的土豆有酸臭味,西红柿炒鸡蛋的鸡蛋都是绿色的。”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的传统风俗使很多家庭都会采购一些美食。大陆传出的食物中毒信息中,还有因食用酸汤子、湿米粉(如河粉)、河豚肉、变质木耳等中毒的,严重的命都没了。
台湾美食展吸引大批陆客(图片来源:免费图片 主办方提供)
台湾食品被陆客抢购
但同样是过端午节,购美食,作为继承中华文化的民国台湾地区,很多人家也吃粽子、菜豆等,却都是健康的绿色食物,以致中国大陆人的出国旅游,到超市抢货购物的,明显要多于他国顾客。据说,很多陆客喜欢到东南亚免签国去旅游,目地就是吃和买国外美食,特别是台湾食物。
在东南亚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台湾好食日”展览会,每年食品都早早被抢购一空,今年端午节前在马来西亚双威伟乐广场举办,吸引了大批观光华人与陆客。糕点、面包、面条等小吃、民间伴手礼食品、果干果茶、桃枣等包装产品……甚至饮料、油类、糖果类等,三天展期的货量,二天内被一抢而空。
现场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人进人出,有一对来自大陆的夫妻全身挂满花花绿绿的食物包,说:“台湾食品无添加素,健康,有一种小时候在农村直接摘吃农货的香味。”还有一对母女怀抱一大堆糕点民间手艺货,特从学校赶来,“我女儿在这读大学,听说有台湾食品展就赶来了,“台湾人是用良心、文化做食品,不象大陆,黑心商家多,又缺乏管理,连米、油、奶粉、鱼都会有毒的。”
大陆为什么黑心商家多,缺乏管理?
“一位多年前移民台湾的厦门华姓中年男子说:“我以前就是在福建工商部门管理市场的,大陆人在无神论中共管控下,欲望和利益至上,道德与良知变异,很多黑心商家向管理部门输送利益的,再加上独裁中共人治管理,只要领导一句话,黑心还是白心商家,都由官员说了算,黑的可以变白,白的可以变黑。”说到台湾食物,他说:“台湾人因为还保有传统文化,相信善恶、因果报应,相信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用政府部多管,商家的良知与善性自会约束自己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而中共国,不但商人缺德,官员更腐败,出事了,部门躺平,踢皮球,是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