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声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图片来源: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5月23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前景堪忧、房地产危机爆发,国际方面也警惕中国产能过剩及北京经济胁迫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3日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声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5月23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习近平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座谈会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胜,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丁,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德国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等9位企业和专家代表先后发言。
中国经济内部压力增加 走入死胡同
中国财政部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7%,而1月至3月期间则下降了2.3%,这进一步表明经济复苏乏力。
根据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前四个月财政支出增长3.5%,而1月至3月期间则增长2.9%。
从主要支出科目来看,前四个月,教育支出1348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科学技术支出2842亿元,同比增长3.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76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02亿元,同比增长3.8%;城乡社区支出6886亿元,同比增长11.5%;农林水支出6735亿元,同比增长12.7%。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方面,前四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484亿元,同比下降7.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198亿元,同比下降20.5%。
根据中国财政部数据计算,4月份财政收入下降3.7%,3月份为下降2.4%;4月份财政支出增长6.1%,3月份为下降2.9%。
北京当局为今年设定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许多分析师表示,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和消费需求低迷继续拖累经济,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受外部需求改善推动,4月份工厂产量超过预期,但零售额意外放缓,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拖累经济的主要因素,这给北京当局带来更大压力,要求其采取更多措施支持经济增长。
由于政府债券发行滞后,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TSF)余额扩张(信贷和流动性的广义指标)创下8.3%的历史新低。
5月17日,中国官方公布了“历史性”的房地产宽松措施。同时,中国财政部启动发行1万亿元长期特别国债,以刺激经济的关键部门。这也凸显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库中无“余粮”。
《纽约时报》发文指出,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中国领导人多年来反复无常、不负责任的政策,过度的共产党控制和未能兑现的改革承诺让中国经济走入了国内消费需求疲软和增长放缓的死胡同。为摆脱困境,中国领导人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扩大出口。
文章强调,中国民众将对黯淡的经济前景越来越不满,焦虑的共产党领导人将以更多的压制作为回应。问题的根源在于共产党对经济的过度控制,但这不会改变。它已融入中国政治体系,而且在习近平执政的十年里愈演愈烈。修复经济的新战略总是依赖于政府制定的适得其反的命令:创建新公司,建设更多工业产能。大多数经济学家实际上建议的推动增长策略——放开私营部门,鼓励中国消费者增加支出——将意味着彻底改革政府的运作方式,这是不可接受的。
英国BBC关注到中国的房地产危机:中国上一轮大幅刺激房地产是在2016年,当时快速推高了房价,稳住了经济,但是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积聚,当2020年出台限制性政策时,多家房企违约、倒闭,留下大量“烂尾楼”。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我认为政府正确地意识到了核心问题——几家大型开发商可能破产,这给金融稳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我们最近看到的所有需求方面的支持都是为了重振房屋销售,稳定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以避免更广泛的金融危机。”
虽然力度强大,但徐天辰则担心这些措施可能还不够。
“结果更可能是长达数月的稳定,而不是决定性的转机,受压的开发商将继续遭到银行和潜在购房者的怀疑。最终,很可能需要国家将这些开发商国有化,或为他们找到愿意购买的买家,”徐天辰表示。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中国经济衰退,购房者信心极大动摇,这不是价格的周期性调整。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口结构:人口已经达到顶峰,并且连续两年下降。
其二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步伐已经放缓,从而限制了对住房的需求。
最后,也是最微妙的一点:有迹象表明一代人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购买房产是积累财富的最佳途径这一隐含假设也日益受到质疑。
外部压力亦增加 国际警惕经济胁迫
美国联邦众议院拨款委员会5月22日就国务院2025财政年度预算案举行听证,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作证。他在证词中直言,“中国正在追求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势,挑战我们自由、开放、安全和繁荣的国际秩序愿景”。
布林肯在听证会上称,新的国际基础设施基金是“能够满足国家需求、能够促进我们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提议”,“对于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竞争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确保尽我们所能,为正在寻求投资的国家提供更好的选择。”布林肯强调:“中国实施的(经济)胁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获得杠杆作用.....中国利用经济杠杆来施加胁迫,迫使各国做它想让他们做的事。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几年前的立陶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路透社早前报道指出,美国国务院主管管理和资源的副国务卿维尔马(Richard Verma)今年3月谈到美国拜登政府2025财年预算时表示,美国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来击败中国。
维尔马请求一笔五年期的40亿美元的强制资金,其中20亿美元用于创建一项新的国际基础设施基金,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中国基础设施资金的可靠替代方案;另外20亿美元用于帮助印太国家反击中国的“掠夺性行为”。国务院还要求单独提供40亿美元的可自由支配资金,用于印太地区的对外援助和外交活动。
路透社援引美国研究人员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表示,2000年至2021年,中国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34万亿美元的贷款。2022年,七国集团(G7)领导人就为发展中国家在五年内筹集6千亿美元资金的详细计划达成一致,以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胁迫。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