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访中国 德中经济何去何从?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4月15日讯】德国总理朔尔茨于2024年4月14日至16日带领商务代表团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将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强。这是朔尔茨当选德国总理后第二次访华。虽然此访聚焦经贸合作议题,但也将涉及当前地缘政治局势。

中共二十大闭幕后不久,朔尔茨曾于2022年11月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由于当时中国还未解除针对新冠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朔尔茨仅在中国停留了不到24个小时。

此次三日行程中,朔尔茨预计将到访重庆、上海、北京三座城市,并在上海一所大学发表演讲。陪同朔尔茨出访的包括来自西门子、拜耳、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蒂森克虏伯等德国企业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等高级管理人员。

此次中国行也是继2023年7月朔尔茨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出台首份阐述德国对华“去风险”政策及立场的《中国战略》文件后,朔尔茨首次率团访华。此访如何影响新形势下的中德关系,备受外界关注。

中德经贸合作各取所需

2024年3月底以来,上海、广东、辽宁等省级党政高层官员密集会见包括采埃孚集团、西门子股份公司、德科斯米尔集团在内的德国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朔尔茨此访促进中德地方经贸合作铺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向美国之音表示:“德国企业界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并且将中国视为主要市场。德国企业界相信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持续带来收益。因此,德国仍然渴望与中国合作。”

他又认为,德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看法,即经济交流和共同繁荣可以改善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威权国家的关系。直到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德国对俄政策取向也都基于这一看法。

事实上,在后疫情时代恢复和改善中德经贸关系,不仅是德国的需求,也是中国的需求。中国如今面临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技术封锁,使得这种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曾格莱恩(Max J. Zenglein)向美国之音表示,相较其他西方大国,“德国对中国而言,仍然是一个关键的、相对开放的技术和资本来源国。”

他认为,德国应该利用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关系中发挥特殊作用的优势地位,在此次访问中推进德国在华利益,解决德国企业在华经营面临的歧视。彭博社引述中国德国商会的调查称,三分之二在华德国企业表示,他们面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导致其成本升高和利润降低。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当局频频释放出对外开放的信号,似乎有助于解决中外经贸关系中的障碍。但曾格莱恩认为,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将技术专制和对经济的控制视为优先事项,北京关于改革开放的所有政策宣示都必须在这一大背景下看待。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尼斯·格伦伯格(Nis Grünberg)也向美国之音表示,只要习近平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不受动摇,他的政策就会继续得到执行。在这一语境中,“改革并不意味着政治自由化或开放。按照中国自己的解释,所谓改革意味着加强中国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现实的能力和体制。”

他说,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可以说是“政治压倒了经济”。他注意到,尽管“一些中国人对日益加剧的意识形态化持批评态度”,但总的来说,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政治反对派,也没有权力集团可以推动变革。”

但他认为习近平的执政地位仍然存在一个软肋,那就是不断下行的经济形势所构成的潜在政治风险。他说,习近平的“权力建立在经济将继续增长并为民众带来普遍繁荣的承诺之上。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并进一步发展,中国仍然需要德国企业在内的外国公司。”因此,为德国企业界在华兴业创造良好条件是应有之义。

中欧俄地缘政治角力持续

在朔尔茨2022年11月4日对中国进行的正式访问和2023年11月3日同习近平举行的视频会晤中,朔尔茨提到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等地缘政治问题,希望中方发挥其战略影响力,防止冲突升级,早日结束战争。

德国政府发言人4月8日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有影响力,也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其影响力。”朔尔茨在此次访华期间将继续寻求减少中国对俄罗斯战争经济的支持,敦促北京发挥制约和施压俄罗斯的作用,但成效几何尚不明朗。发言人表示,双方也会讨论伊朗问题。

4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只字未提俄乌战争。据塔斯社报导,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拉夫罗夫此访可以被视为为即将进行的最高层接触做筹备工作。外界预计习近平可能在近期会见再度连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中德、中欧关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