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边的报档。(图片来源:WikiCantona/Wikipedia/CC BY-SA 3.0)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4月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香港网台主持“希比”近日采访一家位于九龙长沙湾青山道的报档老板卿姐。卿姐表示,早年全港有接近4000个报档,如今只剩下大约300档。她形容报档是政府不放在眼里的弱势社群。话题引发香港网民关注,有留言气愤指:政府一手摧毁传媒业,再赶绝报档这类小商户,最好全部钱都给大财团赚尽!
翻查资料,报档(又称报摊)在香港有悠久历史,第一个流动报档出现于1904年,位置在山顶缆车的花园道站。报档在1960年代已经有所规范。在60、70年代,香港市区的街头随处可以看到报档,尤其是茶楼的门口。事缘香港人去吃早茶前,都习惯买份报纸,然后一边吃早茶一边读报。家长们还会为同行年幼的子女买份《老夫子》或《儿童乐园》等流行刊物。
可是,报档这种街头文化随着媒体网络化的兴起,已经日渐式微。加上近年免费报章的出现及连锁店速销手法的竞争,导致报纸档逐渐于街头上消失。
香港报档不止买报纸、杂志,还可售卖其他12种物品,包括纸巾、香烟、打火机、糖果、香口胶、凉果、电池和原子笔,樽装蒸馏水、小饰物、利是封及移动电话储值卡。
卿姐介绍说,全盛时期,全港有接近4000个报档,今时今日街边只剩下大约300档。她说,这个数字是政府食环署职员说的,所以她很震惊,想不到全港仅存300档。以前走几步就有一档,有的街口甚至有两档。如今报档式微,卿姐分析,与电子产品兴起有关。现在手机很方便,大家上网看报纸、看杂志。
她又指,以前市民喜欢报纸,大报(主流报章)一天可以卖2、300份,现在能卖到100份已经偷笑。
卿姐透露,卖一份10元(港元,下同)的报纸可以赚1.7元,不过要和大型连锁便利店竞争,便利店通常都会减1元出售,她唯有跟着减。如果照正价卖,每份可以赚2.7元。以前客人买一份报纸,报档都免费送一包纸巾,现在已经不再送纸巾了。
卿姐说,有的报档每天只能卖20、30份(报纸)。现在卖报纸已经无法维持生计,所以要靠卖水、卖香烟维生,这些都是好重要的收入来源。条件是人流要够旺。
不过政府加征烟草税后,香烟销情转差,有在油尖旺(编注:油麻地、尖沙咀、旺角地区,简称油尖旺)经营报档的档主对卿姐表示,香烟加价后,销情差得不得了。一些大牌子的烟,一天都卖不到一条(注:通常一条烟有10盒)。现在大部分烟都要过百元一盒,最便宜的都要74元一盒,远远超过烟民的负荷能力。卿姐说,未加价之前,自己报档每天起码卖十几二十条,现在只能卖到五条多一些,每包仅赚5.3元。
卿姐的报档处于住宅区,人流比较。她说,油尖旺的报档,生意差很多。加了烟草税后,已有三间报档结业,这一情况可能陆续有来。
卿姐激动表示,现在报档已经成为弱势社群,政府不会将他们这仅存的300档放在眼里。对于政府来说,你们生存不了就结业,大不了申请综援、申请老人津贴,现在街边这么多便利店,如果报档全部消失,政府更开心,不用阻碍交通,报档牌照收一个少一个,食环署职员一早已经讲明,小贩牌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
卿姐表示,自己一家三代都是靠报档维生,之前有三档,现在剩下一档。自己从小做报档,对报档有独特感情,亦转不了行。她希望香港市民支持、关注报档这个弱势社群。
话题引发热议,有留言气愤表示,2021年后,连最多人买的那份报纸都停刊(编注:指《苹果日报》),哪还有人会买报纸!政府一手摧毁传媒业,再赶绝这些小商户,最好所有钱都让大财团赚尽,你们这些街边档就全部结业,现在很多人都抱怨香港变了,想想是谁带头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