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敢犟的孩子 父母有福了(williamhill官网 )


太犟的孩子 内心到底藏着啥?(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这孩子哪都好,就是太犟了”。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性格就是犟,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总是要跟父母“犟”个不停。从穿衣到吃饭等琐事,再到大到将来上大学去哪个城市,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跟父母“对战”。

“我的事,能不能不要管我了!”

“我不管你我管谁,不听老人言,你等着吃亏在眼前吧!”

像这样的对话,基本上每天都要重复一次。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各憋一肚子气。

当家长的都有体会,孩子的犟,就是“歪主意”很正,总是跟家长对着干,而是很难被说服。

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家长们与犟孩子相处的时候,往往也是愤怒与无奈。

“明明服个软就过去的事,她非得让你生半天气”,这是家长们的心声。

但是从孩子的角度,他们为什么如此执拗,为什么一点点小事也不愿意服软?

一、不犟的孩子和乖顺的孩子

从家长养育的角度,不犟的孩子的确是养起来更省心些。

可一个孩子如果真的足够温顺,那么他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养出了这样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可能都会非常骄傲:成绩永远是全校第一,乖巧懂事,能够体察父母的心情,总是能够乖乖听话,简直是拯救了全世界的天使宝宝。

可是有谁想过?从孩子的角度,他的每一次顺从,都是在用巨大的力量,压抑着自己。

本来可以通过“犟”的方式,表达自己,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但是他却只能自我攻击,自我压抑,自我博弈。

表面上他们人畜无害,释放了0攻击性。在内心深处,他们却用50分的力气,压制住了自己50分的攻击性。

乖顺的孩子,只是满足了父母的自恋,却阉割了自己的意愿。

当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犟”的孩子,他们表面平静、但内心的波涛汹涌之后,就会明白孩子还愿意跟你“犟”是多么珍贵的事情。

二、只有孩子在犟吗?

真正犟的,不仅是孩子“犟”这个词,看起来是在形容孩子,实际上父母也在犟。

只不过父母和孩子,争夺的是不同的东西。

父母不喜欢孩子犟,是因为孩子太犟的时候,父母的自恋是受挫的。

犟意味着不听话,不听谁的话呢?不听父母的话。不管父母的话对不对,只要是不听,只要是在辩论,那就是在犟。

父母对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孩子就反弹回来,再提出一个要求,孩子再抗争回来,一来二去,父母的自恋便无处安放,他们争夺的是自己自恋的主权。

那么孩子在争夺什么呢?他们争夺的,是被看见,被认可。带着对自己的否定,与自己暗暗较劲,这份“犟”的背后有太多心酸和委屈。

一个倔强的孩子,其实是一个渴望被看见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们会感到一种羞耻感,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自己是无处安放的。

他们一直在等待,一直在表达,直到被看见的那一刻。

也只有当父母放下了自恋,听见孩子倔强背后真实的声音,孩子才能放下倔强,看见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父母不犟了,孩子也就不犟了。

三、家里有个敢犟的孩子 父母有福了

有的教育者说,小时候被妈妈搞定的孩子,长大后也会被别人搞定。意思是说如果孩子小时候被训练得太乖,长大后就是送给别人捏的软柿子。

允许孩子犟一点,允许孩子保留个性,是对孩子的尊重。

要知道,跟父母从来不犟的孩子,很可能是对父母死心的孩子。

不犟了,是因为死心了。

还在犟,是因为在期待。


这份倔强的背后,都是可爱与期待。(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四、对太犟的孩子用心去接纳、去看见

第一 无伤大雅的要求,减少争论

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犟,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是实际上,哪有那么多对错呢?

有时候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稍微放弃自恋,就能达到和解。

没有必要跟孩子争一个输赢,赢了孩子,不如赢得孩子。

第二 听见孩子背后的呐喊

他们在争论的背后,是因为有说不出的需求。

就比如不愿意穿秋裤的,他们只不过是在争夺自己生活的一点点主动权。

他们冷不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夺取这部分权利。

要听见孩子真实的声音,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

第三 越犟的孩子,越需要认可

多给那个倔强的孩子一些认可吧,他们的内心积压着太多的委屈。

一次次地不被理解,变成了他们一点一滴的愤愤不平。

也许,只需要一次,父母一次的低头与看见,就能够让孩子热泪盈眶。

孩子都是顺毛驴,他们需要的,不过就是多被摸摸头。

孩子还在跟你犟,是因为他们相信能够从你这里得到认可。这份倔强的背后,都是可爱与期待。

别辜负孩子的可爱,别辜负孩子的期待。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