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成语竟一错千年 故宫的苏轼真迹揭真相(williamhill官网 )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图为明代文征明书赤壁赋。(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根据台湾媒体报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经典成语“沧海一粟”,近日传出是一个被误解了千年的成语。教育部国语辞典中写道,“沧海一粟”典出于宋代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成语是以“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来比喻“渺小,微不足道”。不过,故宫近期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令人赫然惊见帖中所写的,居然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而非世人熟知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一粟”。

根据大文豪苏轼的亲笔资料,成语“沧海一粟”理应是“浮海一粟”的笔误。由于在后世抄写的过程中,造成了这一不小的错误,致使以讹传讹,让这个误写,一错就是千年。


图为明代文征明书赤壁赋。(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赤壁赋”是苏轼千古传诵的名作,有前、后两篇。这两篇都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贬谪到湖北黄州(现今湖北黄冈)时期所作。苏轼当时正背负着以诗文讥讽朝廷之罪名来担任着团练副使。苏轼在跟朋友游历赤壁之后,怀古感伤而提笔成文,借此抒发对于人生的体悟。完稿后一年,方为知己傅尧俞书写这一篇前赤壁赋。

苏轼为了避免再一次因为诗文创作而惹得罪名上身,特别叮嘱傅尧俞必须要小心收藏,甚至提及后赤壁赋必须要留待来日再写寄。不过,现存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唯有这一篇“苏轼书前赤壁赋”。

针对苏轼的“浮海一粟”为何会变成了“沧海一粟”,中国学者姜舜源曾经在2013年,根据故宫这一幅真迹撰文“千古名帖,千年一误”。该文表示,“沧”与“浮”的字形相近,在辗转传抄与出版印刷的过程中被大家给误写了。这也因为苏轼亲手写下的前赤壁赋真迹很少人见过,在缺乏众人瞧见、分析的情况下,才导致这个错误不断的以讹传讹。纵使这一真迹在乾隆时期被收入大清宫廷中,但这一笔却已经错传千年。

回过头来说,苏轼想要传递的语意:“浮在海面的一粒米粟”实际上会比大家熟悉的“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更加合理、也更加具备意境。

苏轼在世期间,曾为自己编定了“东坡集”等六种集子刊行,但这些作品都在苏轼过世的两年后,也就是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被下诏禁毁。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人们重新印行,且又历经宋徽宗再度下诏禁毁,直至宋室南渡之后才获得重新刊行的机会。苏轼真正写下的“浮”海一粟,就在这样一段多灾多难的过程中,被世人误植为“沧”海一粟。

本文留言

作者清浅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