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乾隆誉为“骊珠”(williamhill官网 )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誉为“二十八骊珠”。

“书圣”王羲之(303~361年),东晋大书法家。出身贵族,为王导之侄。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一生致力于探究书法艺术,尤精研体势。

当时正是中国书法由秦篆、汉隶等笔法,转向行书、草书、楷书过渡演变的重要时期。王羲之将古朴的汉魏书风转变为秀丽精致的书体,将书法从实用功能提升至审美范畴,开启后世展现书法艺术之美的先河,评价极高,唐人称颂“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快雪时晴帖〉 乾隆誉为“二十八骊珠”

王羲之晚年作品〈快雪时晴帖〉和儿子王献之〈中秋帖〉、侄子王珣的〈伯远帖〉深受清朝乾隆皇帝喜爱。珍藏于与寝宫养心殿相连的小屋“三希堂”,意思是收藏此三件稀(稀,同希)世珍宝的地方。其中,又以〈快雪时晴帖〉为首,乾隆皇帝誉之为“二十八骊珠”,即字字珠玑,宛若粒粒珍珠之意。

快雪时晴帖〉全文4行,28字。长23公分,宽14.8公分,大小不过一张普通信纸。全文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大意是一场大雪后,天气转晴,他问候友人:想必你那里一切安好吧!并提及一件往事“未果为结,力不次”。人间诸多不如意事皆由因缘所致,未能有好的结果,人力所不能及,就放下吧!轻描淡写间,感受大雪澄净心灵,天气转晴,心情豁然开朗的闲适自在。

此帖笔法劲柔圆润,结体平稳,节奏如行云流水;或行或楷,又具行草、行楷书风,笔墨流畅,自然优雅;重心忽左忽右,时而居中,错落有致,浑然天成。明代收藏家刘承禧题记为:“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

推估为唐代摹本 名家题跋印章更增添价值


〈快雪时晴帖〉被公认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代表作。

〈快雪时晴帖〉被公认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代表作。历代收藏者题记和盖印数量之多,令人眼花撩乱。不断加纸的结果,已使其成为一幅长卷。但一千多年前的纸张还能留存至今吗?据考证,王羲之的所有真迹已荡然无存,目前存世作品皆为后世书法家以“双钩廓填法”临摹复制而得。此帖推估为唐摹本,因唐代摹本技术精良,仍保留原貌,且许多后世名家的题跋、印章大都为真迹,更增添其价值。


乾隆皇帝对〈快雪时晴帖〉爱不释手,经常取出观赏,并题字、题诗七十余次。(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对〈快雪时晴帖〉爱不释手。经常取出观赏,并题字、题诗七十余次,还在帖前写下小字“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大字“神乎技矣”,后面再加“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并盖上密密麻麻的印章。

书法作品不但能反映出创作者的人品、性格,也是当下心情的体现。从挥洒自如的字里行间,品味出王羲之见到冬雪初晴,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时,乐于和友人分享的雀跃,也让观赏者感染了安定、幸福的喜悦。

乾隆皇帝为什么这么喜欢〈快雪时晴帖〉?或许,身系社稷安危的乾隆皇帝在国事繁忙之余,能有片刻沉浸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散发出的岁月静好,也是回味无穷的享受吧!

本文留言

作者静容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