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黄金周”到来 中国消费要昙花一现?(图)


在中国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很多民众对于消费仍持保守态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9月2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又到了中国官方宣传的十一“黄金周”,交通部门声称客流量将回升,进而带动餐饮和旅游等行业增长,但在中国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很多民众对于消费仍持保守态度。

9月26日,中国官媒《上海证券报》报道称,“史上最热‘黄金周’来了!”

官媒的理由是,中秋、十一连休8天的“超级黄金周”即将开始。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超级黄金周”的八天时间里,平均每天都会超过1亿人次出游,“可以说人人都是游客,处处都是风景,这次黄金周将是史上热度最高的一次。”

报道还表示,中国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随着超级黄金周的到来,四季度经济发展也拉开了帷幕。

据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6日报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披露,9月13日至18日,铁路部门共发售火车票1.11亿张。中国民航局预估,十一期间将有2100万余名旅客乘机出行,民航每天平均运输国内旅客196万人次,比2019年十一假期增长17%。

不过,中国民众有不同的看法。

据自由亚洲电台9月26日报道,武汉居民丁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她的众多朋友因收入减少,甚至找不到工作,哪来的钱去旅游。她说:“反正我是没钱的,生意也不行。你看现在很多商店都没开门,经营不下去,都倒闭了,哪里有钱。他们(官媒)说的那些话我听不下去, 据我周围的朋友说, 他们没钱。”

广州一位姓高律师说,当前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非常萧条,就连百货商场都没有几个人。高先生认为官方在撒谎:“我们在国内非常明显地感受到,经济非常糟糕。因为我经常在网上订票,他们(订票平台)在网上放出来的票不多,特别难买,但是你说超过2019年,那是不可能的。老百姓能省就省,我自己也是这样,能坐火车就不坐飞机。”

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民众也在抱怨,例如,平时没有加班费,现在官方又想要老百姓消费,哪来这么多钱。很多地方的旅游业都非常萧条, 公务员薪水降低,包括教师工资减少幅度甚至达40%。

投资、消费、就业等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堪忧,中国央行通过降准等货币工具释放流动性,除此之外似乎并无良策。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撰文《经济出现两大怪象 习近平还要“共同富裕”?》指出,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已经达到287万亿元,池子的水已经很多,但无法滋润实体经济。流动性黑洞已经形成,业内戏称央行的核动力印钞机已经冒烟了,还在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再多资金也无助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当下状态:央行使劲刺激,经济却“垂死病中惊坐起,ICU里一魂悬”。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不断下滑及衰退各界已经有共识,但叠加外部压力,以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决策层对经济自断经脉的举措,未来经济倒退也在情理之中。目前中国经济两大怪现象愈发突出:住户存款越来越多;民众消费不断降级。

消费不断降级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电商拼多多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乡等行政区域,在短时间内超越了同为电商的京东,直逼老牌电商淘宝天猫。从拼多多的模式来看,制胜方式无疑就是薄利多销,说的直白点,便宜就是其招牌。

二、批发市场和旧货市场比商超更令人青睐,例如,在北京市的大柳树官鑫市场,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拥有数千个摊位,从衣服到鞋子再到配饰的各种商品都可以找得到,通常是学生、农民工和退休人员经常光顾并寻找廉价商品的地方,价格在15至50元的服饰最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也吸引了中产阶层人士的目光。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央行前行长易纲日前于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发表文章,文章中谈到中国的经济仍处于疫情后的复苏阶段,但是,中国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的速度放缓,不仅制造业量能收缩,国内生产动力和市场信心也偏弱,因此易纲建议当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以有效带动内需。

文章中,易纲明确的点出了中国经济如今面临的问题:现今中国人民普遍出现减少消费、提早还贷的状况,这显示大众预期降薪和紧缩的心理,因此开始增加储蓄、减少负债。而房地产风险尚未出清、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导致基础建设投资降低、以及民众就业等诸多经济困定都尚待当局处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敦促中国将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专注提振国内消费,而不是依赖债务驱动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

格奥尔基耶娃预期,在没有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中国的中期经济增长将低于4%。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