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无“特效药” 三部门研究出“强心剂”(图)
中国央行等部门又积极的给楼市注入强心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8月25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不断下滑,消费也无起色,其它领域的弊病也没有特效药可以医治,对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四分之一的房地产,中国央行等部门又积极的给楼市注入强心剂,认房不认贷。
经济放缓无特效药 复苏也没有无痛解决方案
很多中国人没有像一些经济学家预期的那样,即一旦北京当局取消包括“清零”封控措施和一些领域的限制,消费者就会追求人生或日常生活中的目标。现在,人们反而将钱存起来,储蓄率比疫情期间还要多。
北京当局又无特别的方法让经济复苏,具体来说,提高家庭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意味着其它部门的份额下降,无论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还是政府部门。
据路透社8月25日报道,Fathom Consulting的中国经济学家胡安・奥茨(Juan Orts)表示:“(中国)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奥茨表示:“我们认为这是北京不愿意付出的代价。”他认为中国正在走向“日本化”,指的是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的“失去的几十年”。
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的就业市场疲软,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超过21%。能解决城市新增就业岗位80%的私营部门如履薄冰,仍未在北京当局的监管打压中恢复过来。虽然政策制定者誓言要增加对企业的信贷,但企业最终受到国内需求疲软的限制。
过去一个月,各政府部门响应中共政治局7月底会议的号召,宣布了数十项促进消费的措施。其中包括汽车和家电补贴、延长餐馆营业时间以及促进旅游和娱乐活动。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延斯・埃斯凯伦德(Jens Eskelund)表示:“我们还没有真正看到任何真正提振需求的迹象。”他补充道,“这比支持供给侧更重要。”
经济学家给出提振需求侧的措施建议包括更好、更广泛的公共服务、更高的社会福利、给予工人更多合法的议价能力,或者向国民分配国有企业的股票。
但是,谁付钱呢?例如,更高的缴税或社保支付,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这是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打击。剩下可以买单的,就是正在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政府部门。
卡内基中国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估计,如果北京当局迫使地方政府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转移给家庭,中国经济就可以维持目前的增长。
“地方政府、商界和金融精英的财富与权力往往取决于对这些资产的控制,”佩蒂斯说,“真正大的冲突之一可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如何分配及调整成本的问题。这将成为未来两年最具争议的政治问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占GDP四分之一的房地产,中国央行等部门又积极的给楼市注入强心剂。
三部门推动楼市“认房不认贷”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8月25日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建部)、中国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为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所谓“认房不认贷”,是指不管是否曾经有过贷款,只要目前名下没有房产,均可以按首套按揭贷款享受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对于这些限购政策相对比较严格的城市来说,无疑是试图激活楼市。
此前政策是“认房又认贷”,主要针对的是买房时对二套房的认定标准,如果购房者名下有房,再买房就算二套;特别是如果购房者名下曾经有过贷款,无论现在贷款是否还清,再买房都会认定为二套。
以北京市为例,如果是“认房又认贷”,即名下有一套住房或全国内有贷款记录(还清与否无关),再次贷款购买住房即算第二套,其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普通住宅60%、非普通住宅80%。
官媒报道称,在业内看来,此次政策的出台,说明购房领域开始出大招,对于后续尤其是“金九银十”阶段的购房市场提振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直言,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已经无政策宽松空间,出台政策还有用的只有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但预计认房不认贷在一线城市不会全面实施。
而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此前提出,中国这几十年创造的大量财富,和大量的债务搅拌在一起,凝固成房子、基础设施等等。现在可能到了还债的时候,为了还债企业不再投资、个人不再消费。一个社会企业缺了投资、个人缺了消费,经济就衰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