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暑湿俱盛的季节,人体容易因感受暑热加湿邪导致生病。(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早在清代初期,中医新安医家汪昂就已提出“暑必兼湿”一说。即是指在夏令暑湿俱盛的季节,此时雨水较多,暑热、空气湿度皆达到全年最高点,而人体容易因感受暑热加湿邪导致生病。
用现代医学角度的试验结果来解释暑湿的话,那就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需要通过排汗蒸发体内的热量,但如果此时空气湿度较大,人体汗液蒸发较慢,人体就会感到不适,甚至致病,成为暑湿体质。
而中医也认为,长夏时节,脾当令,脾、胃脏主管食物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而滋养全身。如果空气暑气湿热,那么脾脏运化水湿的过程容易受湿邪侵犯,一旦有此情况,就会影响体内水分和湿气的运化输布而致病。
暑湿体质自检
身热无汗、头痛身重、心烦口渴、胸闷脘痞。
恶心呕吐、腹胀便泄、疲劳嗜睡、不思饮食。
咳嗽多痰、舌苔黄腻、脉缓。
三个穴位调理暑湿体质
中医:“三穴道”调理暑湿体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对于暑湿体质的个体,须要以健脾使其运化功能正常为优先,然后再顺应长夏气候的特质,加以食养,开胃益气。若脾胃功能正常,侵入人体的暑湿之气才能及时被排出来,这是保证人体少受或免受暑湿之邪的前提。
按摩外关穴
此穴道“外”是外部的意思,“关”是关卡的意思。顾名思义外关穴犹如人体的关卡一般,是能让穴外的气血物质和体外邪气无法进入穴内。同时外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它和肝、胆经都有联系,有通经、止痛、清热、消肿等功效,可治风寒或暑湿邪气。
取穴位置:位于前臂背侧,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关穴100~200次。
注意事项:偏头痛发作时,用大拇指揉外关穴、太阳穴,每穴各揉3分钟,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健脾开胃的两大穴位:
1、三阴交穴
此穴道是三条“阴”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汇之处,以中医的角度可以说是“肝脾肾的健康”生命的命脉所在。三阴交穴穴名的意思是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按摩三阴交穴有益气和血、健脾化湿、滋补肝肾、紧致肌肉、改善气血不足、调理月经等功能,可以治疗脾胃虚弱。
取穴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位于胫骨的后缘。取穴方法是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处。
按摩: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穴,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穴,持续10分钟
艾灸:艾灸三阴交穴的时间以少于15分钟为宜,保持合适距离。
刮痧:从上而下纵向竖刮,一般见皮肤变红为宜。
注意事项:女性月经期和怀孕期间,禁止揉按三阴交穴。
三阴穴示意图(图片来源:世茂出版社提供)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四总穴歌》中说道:“肚腹三里留。”意思是指,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摆平。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
取穴位置:在膝盖外侧,找到膝盖下方凹陷处之后,向下量测约4跟手指头宽处即是
按摩端坐凳上,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按掐活动,一掐一松为1次,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
艾灸用艾条温灸足三里穴5~10分钟,一天一次。
刮痧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红发热为度。
足三里穴示意图(图片来源:温嫔容医师提供)
摘自《体内排湿》/王柳青、翟煦(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师)/悦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