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分泌物探测疾病(williamhill官网 )
中医可从分泌物中辨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当身体有病时,许多组织、器官会经由相关的孔道排出分泌物。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拿这些分泌物加以培养、化验,找到病原菌而将它一举歼灭,但古代并没有任何检验设备,治病需靠敏锐的观察与经验的累积;故中、西医两者之间,究其最大的不同是“中医致广大而西医极精微”,中医是天人合一“证”的模糊概念,西医是尖端深入“病”的精确概念,临床上两者可起互补作用,若能既辨病又辨证,的确有助于治疗。
这些不同孔道所排出不同的病理性分泌物,传统中医会根据其颜色、性状以及合并的身体不适,做出寒热、虚实的辨证。单就分泌物的特性,可归纳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颜色浅、清稀的、无异味的”,多半是虚寒证,凡是“颜色深、黏稠的、有异味的”,多半是实热证。以最常见的感冒流鼻涕为例,若是鼻涕清清如水、头痛、怕风,我们说那是受了风寒,应以川芎茶调散治疗;若是流黄鼻涕、黏稠味臭、口渴、喉咙痛,则属风热感冒,应以辛夷清肺饮治疗。咳出的痰也一样,白色清稀、有泡沫,多半是冷咳,黄色黏稠难以咳出、有腥臭味的多半是热咳。但是,有原则就有例外,例如过敏性鼻炎,像似古书记载的“鼻鼽”症,虽然总是鼻流清涕,但发作时老是鼻子、眼睛、咽喉、耳朵奇痒无比,常觉口干舌燥,喉咙容易发炎,就要小心是热证。
眼睛总是眼眶湿湿的,常觉得疲倦,那可要小心是“肾虚”。(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眼睛也常会有分泌物,有的人常常淌眼泪,总是眼眶湿湿的,好像很有感情的样子,一吹风就更厉害,常觉得疲倦,想打哈欠,腰酸背疼,那可要小心是“肾虚”;万一流的是黄黄黏黏的眼屎,甚至一早醒来,早已浓缩、结晶成块,那却可能是肝热或肺热。七孔里头,耳朵偶尔也会有分泌物,例如慢性中耳炎,若流的是黏稠带有臭味的脓液,则要清解肝胆经的热毒,若流的是清稀无味的分泌物,则可能要以补肾的方法治疗。
妇女的带下,也是门诊常遇到的问题,如果白带清稀,没有味道,阴部也不痒,只要一吃生冷瓜果,像丝瓜、白萝卜、西瓜、水梨、葡萄柚……甚至吃冰,白带的量就更多,则应以完带汤加减来健脾利湿;如果带下黄黏,气味难闻,下体发痒,只要一吃油腻、煎炸、辛辣的食物,病情立刻加重,则应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清除肝胆经湿热。
又如皮肤有伤口或痈疮肿毒等病变,若流出的是黄色黏稠的分泌物,臭秽难闻,局部有红、肿、热、痛,则表示毒热还在、邪气尚存,大可以五味消毒饮等方剂来清热解毒、消炎排脓;如流出的是白色清稀的分泌物,没有味道,伤口也不红,有的还经年累月破溃不易收口,则反该以人参养荣汤来大补气血、生肌长肉,促进其收口。著名的阳和汤,也是外科常用来治疗阴寒之证的方子。
总之,人体有许多地方都可能有分泌物,依着上述的原则,可得到一个粗略的规律性,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临床总要小心有寒热、虚实夹杂的情形。此外,除了寒热虚实的“定性”,更要注意脏腑、经络分布的“定位”问题,如此用药,才可能精准而有疗效。一位细心而有经验的医师,总会不厌其烦的详细问诊、细心诊断,透过望、闻、问、切,做出最适当的辨证,开出最适合的处方。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