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业街(图片来源:Yuichi Yamazaki)
【看中国2023年7月4日讯】中国放弃清零,外界对其解冻后的经济复苏充满期待;然而,近来中国各项经济数据疲弱,看衰中国论调激增。《经济学人》指出,中国可能重蹈日本一九八九年底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覆辙,处境恐比日本更不利。与此同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殷剑峰警告,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低迷,加上人口萎缩,在在显示中国已出现“日本病”病征。
中国经济由全球成长的重要引擎,如今百病丛生,可能步上日本后尘,重演“失落三十年”的戏剧化转折,其实是自己种下的恶果所致。“日本病”的最大症状是资产价格﹙包括股市、房市,甚至币值﹚的狂飙,造成经济成长本由“生产力”驱动,转变为“资产价格”所牵引,经济活动不再以制造与服务为主,而是沦为一场虚幻不实的金钱游戏;成功并非靠创意与努力,而是在市场上散播一夕致富的套路。一九八九年日本、二〇〇七年美国次贷风暴,皆遭逢巨大金融泡沫的破灭;而检视当前中国经济体质,病情显然更甚于日、美,不但是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危机、消费力道不足等经济病态,更加上党国体制对经济的强力管控与错误发展政策。其中,中国的错误发展方向影响甚巨,首先来自于“百年国耻”固然激发了近代中国的奋起,但也因为独裁政权刻意渲染民族主义,致而中国逐渐走向小康后,民族情绪由“过度自卑”变成“过度自大”;统治者利用此畸形心态,将增强的国力置于扩张军备与债务外交,而不是改善民众福祉,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号召,意图称霸世界,造成贸易冲突不可挽回,并升高到金融战、科技战、地缘政治危机层次,经济风暴一触即发。
其次,数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于房地产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两者又息息相关。房地产市场是中共权贵、官僚体系在改革开放中建构利益分赃共犯结构“寻租”的最重要管道;而出让土地使用权及拍卖、开发土地,也成为地方支应基础建设的财源,但绝大部分利益则落入政府官员和开发商的口袋。如此的运作方式,完全扭曲市场机制,却成为全民投资的最重要管道,乃形成一种供过于求、空置率太高,但房价仍然狂飙的怪象。据中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统计,二〇二二年中国住房市值约为六十五兆美元,大约是中国官方公布当年GDP十八兆美元的三六一%,接近日本泡沫颠峰时的三九一%。世界银行报告则指出,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高盛分析师也将中国房地产债券列为“亚洲风险最高”。而恒大等建商债务违约,大量烂尾楼事件爆发,在在印证专家的预警:一场全国性的金融灾难是房地产泡沫的必然结果。
再者,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亦是核弹级的灾难。其实,出卖房产固然可以大幅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但大幅支应基建仍导致地方债务节节升高。据统计,房产提供了六十五%至九十%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房产不景气,严重减少地方收入,加上中国各省份在疫情防控上的庞大支出,更让地方难以负荷。雪上加霜的是,中国为刺激经济,实施减税政策,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这些都是当前地方财政的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二月估计: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暴涨,已从去年的五十七兆增加至六十六兆人民币,约九.五兆美元。据中国公开资讯,中国大部分省份目前都是债务累累,财政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有二十三个省份的债务率高于一〇〇%警戒线,其中,天津高达二九五.七%,吉林、云南、辽宁、贵州、福建、重庆、青海债务率超过一五〇%,显示地方债务形势与财力不匹配;日前便发生湖北省武汉市财政局登报向二五九家企业和单位公开催债的怪现象。《彭博》报导,分析师认为中国这些不断膨胀的地方债务,恐将成为亚洲今年最大的金融风险。
疫后中国经济在解封后并没有起色,出口不振、消费萎缩、通货紧缩,年轻人失业率高达两成,一旦房地产泡沫与地方财政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必然超过一九八九年的日本,是否会沉沦三十年,未可知,但眼前将是一条艰辛崎岖的道路。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经济不仅罹患自由经济过热时的通病,更埋藏着中共独裁体制下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些结构性缺陷在习近平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控监理,意图走回毛泽东“自力更生”的“内循环”不归路,中国经济灾难恐怕才正要开始。而它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台湾如何“脱钩”、“去风险”,必须及早规划因应;而不是如特定政客意图重启服、货贸将台湾经济与可能爆发金融风暴、经济下滑的中国深度连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