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当年国民党打赢了共产党将会如何?(williamhill官网 )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向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蒋介石)敬酒,假意和谈,实际发动内战。(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提要:依我之见,假设当年国民党打败了共产党,中华民国一路走下来,那么到1979年就不可能还是威权主义了,早就进入民主宪政了。陈冠中的《建丰二年》却说明,假设没有共产党,中国只会更好,中华民族的复兴只会更伟大,并且实现得更早。
中共当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果真如此吗?陈冠中的新书《建丰二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正好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陈冠中这本书试图说明的是,假设当年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打赢了内战,后来的中国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作者选取1979年展开叙述。这一年是少总统蒋经国即位第二年,蒋经国字建丰,故曰“建丰二年”。
按照作者的描述,建丰二年的中国,百年未有的富足与安定,经济发展表现出色,均富成绩单同样漂亮,人均所得和外汇储备都很可观,财富分配比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更平均,大国既已复兴崛起,万国竞相来朝,国民见多识广,外交也不仰人鼻息,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发扬,民间社会与时俱进,如此等等。唯有在政治上依然是威权主义,但党外力量蓄势待发,民主宪政曙光在即。
中共夺权政权后,不断发动各种政治运动,迫害数千万中国人,图为“镇反”杀人。(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建丰二年》这本书一开篇,写的就是我和陈子明在燕京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附近一家餐馆举行异议人士大聚会,确定出席的有遇罗克、于浩成、郭罗基,还有王军涛、赵振开、张志新等一大拨人。《建丰二年》提到很多真实人物,一般用两个字称呼,姓名三个字的略去姓,于是,陈子明写成子明,遇罗克写成罗克,孙立人写成立人,张东荪写成东荪;姓名两个字的不必再省略,例如刘青、黄翔、胡平等。
看到陈冠中以这种方式把我和我的朋友们写进他的小说里,自然感到很有趣。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却不大赞同作者。依我之见,假设当年国民党打败了共产党,中华民国一路走下来,那么到1979年就不可能还是威权主义了,早就进入民主宪政了。毕竟,国民党是从一开始就认同民主宪政理念的,并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路线图循序渐进。只因为共产党搞武装叛乱打内战,国民党才暂时中断这一进程。既然假设在1949年共产党被彻底打败,民主宪政便会重新启动,就算其间有波折、有起伏,三十年下来也该大体实现了。
按照我的推想,如果没有共产党,如果中国一直是中华民国,我们这些人的遭际会很不一样。例如,陈冠中书里写道,在1979年,有电工京生(指魏京生)写小字报,但倘若没有共产党,自然就不会有文革,自然就不会有停课闹革命、取消高考、大学关门,1979年的魏京生起码是大学毕业而不会是电工了。这并不是瞧不起电工,波兰团结工会领袖、首届民选总统瓦文萨就是电工。我只是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成功夺取政权,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从而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都会大不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按照我的思路,这本书就很不好写了。《建丰二年》一书的副标题是“新中国乌有史”。作者力图在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合理想像,重新写出一部确有可能发生、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的历史。为了加强对照的可信度,作者尽量借用真实的人物来说事,这样,作者就不能对一般读者都熟悉的真人真事作太大的改动以至于面目全非,那样读者就难以辨认,也就无从对照与思考了。如此说来,陈冠中的写法也有他的道理。
或许有人会说,历史不能假设,《建丰二年》一书都是假设,所以没有意义。不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就是假设。这句话说全了就是,假设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历史没有假设,因为人类行为不可能像物理现象那样重复;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说,没有假设就没有历史,没有假设就没有历史的反思与研究,就没有历史的叙述和评判。共产党宣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陈冠中的《建丰二年》却说明,假设没有共产党,中国只会更好,中华民族的复兴只会更伟大,并且实现得更早。
无独有偶,就在陈冠中这本《建丰二年--新中国乌有史》出版后不久,著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假设蒋介石打赢了内战”。文章说,假设不是毛泽东、而是蒋介石打赢了内战,换言之,假设没有共产党执政,那么,中国将不会有残杀几百万地主的血腥土改,不会有饿死几千万人的大饥荒,不会有消灭私人企业,不会有反右运动,不会有人民公社,也不会有文革,也不会等到30年后才加入全球经济,国民生产总值也会比现在高很多,而且早就成了民主国家,并因此能和其他国家相处得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