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克强经济学”将被“李强经济学”取代?(图)

 2023-03-10 22: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是否也会有“李强经济学”?
是否也会有“李强经济学”?(图片来源:GREG BAKER/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李克强即将卸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当年他刚入主国务院时“李克强经济学”成为舆论焦点,而被外界认为即将成为新任总理的李强,是否也会有“李强经济学”?

李克强在2013年3月15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以2940票(得票率99.7%)当选国务院总理。他出任总理后不久,国际经济界开始把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总结为“李克强经济学”(英语:Likonomics)。

外界认为,李克强的经济主张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减少国家主导的投资来结束财政刺激。2、去杠杆化以削减债务。3、结构性改革,包括放松对公用事业价格的控制和放开利率。

而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前,在2007年任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经济界就有“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的说法。该概念最早由英国政经杂志《经济学人》于2010年提出。包括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组成,分别占比重40%、25%及35%。李克强在辽宁时公开表示,当地经济状况的数据有人为痕迹,他更喜欢通过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

《经济学人》杂志当时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数字更能真实的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回顾过去十年,“克强经济学”依然保持了政治经济学特色,就是以完成中共的经济任务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赵晓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说,“李克强经济学”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失败,“例如,经济结构完善以及创新驱动不如人意,经济增长依然靠货币-贷款-投资驱动,消费不足、创新不足,整体债务经济风险不是越来越低,而是越来越高,地方财政风险已经充分暴露。”

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则认为,从过去十年看,李克强虽然有经济学的修养,但他的经济学认知没有在其执政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能实际掌握经济的权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国进民退”的现象一直在加剧。特别是中共政府近几年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让外界认为李克强逐渐被边缘化。

各界普遍认为,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李强,将于正在进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确认为总理,负责管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届时,新任总理李强将带着四位新的副总理首次亮相。李强将给外界呈现怎样的个人风格与施政形象,又将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外交、本届政府施政目标、台湾和香港等问题,在“两会”闭幕之后的总理记者会上会揭晓答案。

那么,是否有“李强经济学”出现?

观察人士说,李强与习近平的亲近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弱点:虽然他得到了习近平的信任,但他将对习近平心存感激而臣服。

一些观察人士告诫,不要过分重视李强在上海等商业城市主政的经历,因为习近平收紧了对政治的控制,并使经济朝着更加国家主义的方向发展。

分析指出,中共政府是高度集权与极权体系,金融体系的开放,需要独立于行政权的立法与司法监督,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金融和经济是不可能做的非常繁荣并且稳定的,只能不断借助行政力量去修修补补。

据路透社报道,上海政法大学前副教授、现居智利的评论员陈道银说:“李强可以在这里和那里进行一些维修,但他不会推倒围墙并建造新的东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