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将以破纪录的地方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基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1月12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官方“清零”应对疫情政策冲击经济,进入2023年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中国财政部将以破纪录的地方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基建,但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
1月12日,据中国官媒《证券时报》报道,2023年初,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延续“早发快用”节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1日,一季度各地拟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已超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拟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规模已达9775.431亿元。
而在2022年一季度,专项债自1月13日后密集发行,并在当季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12980亿元。对比现在的数据,凸显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速度更快、更急迫。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官媒表示,结合专项债提前批额度的下达以及各地披露的发行计划看,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有望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发行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
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专项债给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此前土地出让收入被列为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不但能解决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口,土地出让收入还需要填补地方政府的各个缺口,比如社保基金的缺口、“三农”的刚性支出。此外,土地收入也是专项债的重要还款来源。能够作为专项债券偿还来源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占91%左右。
近两年,土地收入下降明显带来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难以为继。这也意味着,一些地方的财政将重整,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现在不少地方的税收和非税加起来只能保证基本运转,甚至有些地方连保运转都很困难。
疫情大流行三年来,北京当局采取的“清零”防疫政策,从关闭边境到频繁地区与城市封锁,与世界其它国家形成鲜明了对比,主要经济体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病毒共存。此前很多省份为了保证防疫财政支出,不断变换方式压缩其它方面的支出,有的地方削减公共交通支出,有的地方卖景区、食堂等承包权的。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支出甚巨,也给北京当局出了难题。
据彭博社报道,北京当局考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定在不高于3.8万亿元水平的破纪录规模,继续以地方债发行支持基建。
据自由亚洲电台1月10日报道,毕业于山东大学的金融学者司令表示,“清零”防疫政策冲击经济、税收下降,所以依赖发债来弥补财政亏空。但是,即使地方专项债能带动经济和就业,也不会立竿见影。“实际上这个资金来源背后产生的一系列债务陷阱......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能否产生相应的收益,以至于能够把巨大的财政亏空给补上。”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也认为,推动基建稳经济这一招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在疫情恐慌和疫情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肯定会受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