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贷款大降 银行业陷入困境金融风险猛增(图)


新增贷款需求承压,同时金融风险增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11月10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文龙综合报导)11月10日,中国央行公布了金融数据,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因“清零”防疫政策打击经济和房地产行业低迷,均令新增贷款需求承压,同时金融风险增大。

中国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10月的数据仅是9月的四分之一。

虽然中国央行已承诺保持政策宽松以支持经济增长,但由于担心资本外逃和人民币贬值,其政策空间有限。

据路透社报道,凯投宏观的马克・威廉姆斯在一份报告中说:“信贷增长远低于预期,以及对家庭的贷款出现极其不寻常的直接下降,再次突显出政策制定者在刺激增长的同时,经济活动受到清零政策的抑制。”

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自上个月的中共二十大后的首次会议上,再次重申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中国经济数据第三季度的反弹速度快于预期,但由于新冠疫情再次爆发,其增长前景黯淡,“清零”防疫政策损害了工厂和消费者活动。房屋销售下滑也加深了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危机。中国监管机构一直在为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扩大融资渠道,以稳定该行业。但目前来看,房地产债务危机未解。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内需依然疲软、外需加速回落的情况下,逆周期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有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在北京当局依旧坚持“清零”防疫政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11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现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下跌。

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评估“清零”政策已经影响中国12%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金融风险却不断增大。

据中国官媒《证券时报》11月2日报道,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发表文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称,落实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大规模的“他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当前,金融机构及股东作为市场主体,应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救”风险的主体责任。

易纲强调,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金融机构要建立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推动资不抵债的机构有序市场化退出,通过股权清零、大额债权打折承担损失。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发表了《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署名文章表示,要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

郭树清强调,要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明确金融风险处置的触发标准、程序机制、资金来源和法律责任。建立完整的金融风险处置体系,区分常规风险、突发风险和重大风险。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及其它行业保障基金不能成为“发款箱”。

从易纲和郭树清这样重量级金融官员的表态来看,似乎金融风险将要全面爆发,并且官方不愿或不能予以救助。

金融风险指的是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

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所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发声,要求各部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本文留言

作者清零 贷款 金融 风险 经济 房地产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