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藉着讲述因果报应,为众人揭示口出恶言的失德行径是会引发可怕的后果。(图片来源:Pixabay)
在佛经《法句譬喻经・卷一》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前世的佛教故事:佛陀藉着讲述因果报应,为众人揭示口出恶言的失德行径是会引发可怕的后果。
弗加沙王因为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自己过去苦苦追求的财、色、名等五欲快乐,原来都只是烦恼的根本,根本无法填补内心之欲望深坑。于是,弗加沙王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召集群臣,进而宣布自己要把王位传给太子,而他则自行剃发出家去了。了悟世间多事的弗加沙王在出家后,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有一天,这位出家后的弗加沙王前往王舍城托钵乞食,岂料,他才来到城门,就被一头刚生产的母牛给触死了。牛主人见到自己饲养的母牛居然害死人了,不禁心生畏惧,亦认定它是一头不祥之物,当下决定要把牛转卖出去。后来,出现了一位买主买下这一头母牛。当这位买家牵着这一头母牛前往河边喝水时,母牛居然从这位新主人的背后攻击他,结果这位新买主被母牛的牛角给触死了。这位买主的儿子闻讯,非常愤怒,他见到母牛之后,立刻将母牛给宰杀了。随后,他拿着牛肉前往市场贩售。
当时,出现了一位很喜欢吃牛头的乡下人,他买下了牛头,并以扁担将牛头给担回家去。就在他距离家园还差一里多的路上,决定先坐在路旁的树下休息。过了一会儿,这个人挂在树上的牛头居然因为绳子断裂而急速落下,牛角居然正好刺入这位乡下人的脑袋,导致此人当场死亡。
与弗加沙王友好的瓶沙王听闻了这一只母牛的相关消息,他对于一头母牛居然可以在一日之间接连杀死了三个人而感到十分讶异,同时亦觉得事出有因,于是他遂带领群臣来到了佛陀的面前。瓶沙王恭敬地向佛陀顶礼之后,讲述了自己来见佛陀的主要目的:他想知道,一头牛为何能在一日内连杀三人,其中存在哪些因缘,才会导致今日的惊人果报。
当瓶沙王恭请佛陀开示之后,佛陀随后娓娓道来其中因由。
原来,在过去世时,有三位商人一起前往其他国家经商。有一次,他们寄住在一位独自一人居住的老妇人的家中。原本这三位商人应该支付老妇人一笔食宿费,但他们见到老妇缺乏他人照应,遂有心赖帐。最后,三人趁着老妇人外出期间悄悄地离开了。老妇人回到家后,赫然发现商人们全都不见身影,便去询问隔壁邻居。当老妇得知三位商人都已经偷偷离开了之后,不甘心又非常愤怒的她急急忙忙追赶了出去。
最后,老妇人在奔走地精疲力尽之后,才追上了这三位偷跑的商人。老妇人见到他们后,怒火冲天地责骂着他们,并要求立刻偿还食宿费。不过,这三位商人既然选择不付钱地偷偷离开,当然是不肯轻易认帐、不肯乖乖付钱。于是,他们三人反而扭曲事实,并责备老妇人太过贪心:“婆婆,我们已经付过帐了,您怎么还可以跑来跟我们讨钱?”话一说完,即刻上前对老妇人又是骂又是打。
老妇人形单影只,在遭受欺凌又莫可奈何之下,只能对三位商人说:“我只是一位贫穷无靠的老人,你们居然狠心欺负我,甚至还敢打骂我。我已经老了,根本没有力气来向你们讨公道,但你们今天加诸在我身上的所有恶行,我绝对不会原谅。我发誓,只要下辈子再相遇,我一定会杀了你们,即便你们已经修行成道,我也一定要夺取你们的性命,方肯罢休。”
佛陀说完这则故事后,又告诉瓶沙王说,过去世的那位老妇人,就是现在的这一头母牛,那三位商人则是先后被牛触死的弗加沙王、母牛新买主、买牛头的乡下人等三人。
佛陀又开示说:“以恶劣的语言谤骂、污蔑、欺凌他人,就会生出怨恨。若是以谦让、恭敬的言语对待他人,不但不会结下恶缘,同时也不会萌生怨忿。因此,口出恶言,犹如口中含着一把利斧,随恶言出来,自然就会伤人又伤己。”瓶沙王及群臣们闻佛所言,对于因果道理更加深印象及了解。众人不禁欢喜又恭敬地感谢佛陀的教诲。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