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秋思故国 拜月娘 剥鬼皮(图)

 2022-09-16 10: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又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又叫中秋节。

中秋节从古到今,都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特别是在潮汕地区,潮汕人过中秋节有着丰富多彩且独具地方特色的习俗,除了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月饼外,还有剥鬼皮、烧塔、观神等等独特习俗,下面就和大家来盘点一下:

剥鬼皮

剥鬼皮其实就是剥芋头。关于潮汕人“拜月娘”、剥芋头的习俗,在清朝顺治年间《潮州府志》里就有记载:“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清嘉庆《澄海县志》也说:“(中秋)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中秋)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打豆方

在“拜月娘”的前一两天,一些家庭作坊就开始忙碌着“打豆方”了。他们可能是兄弟或父子,抬着两根长条板凳,一块大木板,还有陶瓷做的炉子,在人来人往的路口,选一块空地,把板凳排好,把大木板往上一铺就成一张大案板。他们往炉子里添柴加火熬糖浆,便开始忙着“打豆方”,一直忙到八月十四晚上才结束。

豆,就是花生。潮汕地区称花生为“地豆”,这种只有到中秋才能吃到的“豆方”,与民间的花生糖很类似。“打豆方”,是由家里的大人先把花生米炒好去皮,然后由小孩用竹条编成的小筐,盛着去皮的熟花生米,再带上足够的白砂糖,乐颠颠的跑去“打豆方”的摊位加工成“豆方”。

“打豆方”的第一步是熬糖浆,等火候恰到好处的时候,才倒入去皮的熟花生米,必须快速且用力的搅拌,然后再把滚烫的糖浆倒在案板上,再用大圆棍铺平压扁,最后用大刀切成块,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力度若不够,或火候掌握不好,都做不好豆方。

吃朥饼

也是在“拜月娘”的前一两天,必备的供品,除了“豆方”之外,还有“朥饼”。“朥饼”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月饼,也称潮式月饼。在潮汕地区把猪油叫成朥,而在制作朥饼的过程中,不论是制皮还是制馅,猪油都唱主角。在猪油的作用下,朥饼特别润滑清甜,所以人们把潮州本土制作的、具有浓郁潮州乡土特色的月饼称为“朥饼”。

作为潮汕地区最著名的传统特色糕点——朥饼,也是中国四大月饼流派之一,朥饼一般是做成圆形,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馅厚而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