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郑州水灾一年记:碎片里的“彷徨”(图)

 2022-07-24 07:1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郑州水灾
郑州水灾(图片来源:NOEL CELIS/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7月24日讯】一年过去了。

提起郑州水灾,许多郑州人仍心有余悸,这场灾难,恐怕也是这个城市难以抹去的历史伤痕。

逝者已安息。

对生者而言,拾起一些碎片,或许更能看清脚下的路。

关于郑州水灾的一些细节,郑说曾用日记和短视频的形式做以记录。

1、有些碎片,是关于事后的反思。

2022年1月21日,在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提到“截至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在不同阶段瞒报139人:郑州市本级瞒报75人、县级瞒报49人、乡镇(街道)瞒报15人。”

而民间有呼声,指出“只有公布具体的380人死亡失踪名单,才能确保数字的真实性”,因为一旦有离去的故人不在名单之中,亲友就立马可以提出质疑。

信息大数据时代,准确的获取死亡失踪名单,不会比“红马”难。

但这一呼声始终没有得到响应。有关方面,也失去了一个为自己公信加分的机会。

公布遇难名单,是文明社会的国际惯例。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内舆论开始有了这样的意识。

另外,为郑州“七二〇”遇难者立碑的建议,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2、半年过去了,他们现在过得怎样?

“七二〇”调查报告出来后,有关部门也公布了处理结果:对涉嫌违法犯罪的8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多人被处以组织内的严重警告、政务降级的处分。

半年过去了,他们现在过得怎样?

徐先生再无任何消息,彻底消失在舆论报道与公众视野中。

侯女士履职卫生部门,正常开展工作。

而主政巩义的袁先生,虽曾被严重警告和政务降级,但就近期的公开报道来看,仍以原职主持工作。

消失、调岗、复出,这些人事变动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不得而知。

3、不知道他们是在忙什么

据说,今天有不少“红马甲”和身材壮硕的“热心市民”,在5号线沙口路地铁口聚集。

但这让我想起了,去年7月27日,“头七”之后的那些鲜花和“围挡”。

当时,“围挡”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引起全国网友公愤。好在郑州有一帮“真正的热心市民”,大声疾呼“不要挡着他们回家的路”,并挺身而出移走围挡。

恰好那天晚上,我也在现场,经历了“围挡”被拆的全过程:

起初,现场的市民只是在围挡外继续献花,有工作人员还在值班。

夜深了,他们下班撤岗了……

先是有一位大哥,拿起手机拨打“12345”,询问围挡是哪个部门所为,并提出质疑(公共道路设置围挡,必须有施工许可证等手续),要求相关部门立即拆除。

电话的那头儿,接线员称对围挡事宜并不知情,建议联系属地街道或城市管理部门。

这边,还在电话里交涉;那边,一位热心的黑衣市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钳子,开始在围挡的侧面剪铁丝。

众人一看,既然找不到具体的管理部门,这围挡的合法性就无从谈起。大家纷纷上前,齐心协力移走围挡。

第二天,围挡并没有再次被立起来。

面对市民的愤怒和社会的良知,再高、再多的“围挡”也终将不堪一击。

4、有人说,“七二〇”是郑州城运的转折点

自那以后,疫情、红码、烂尾楼……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

“七二〇”这个节点或许是偶然的,但一些系统性的矛盾,只能掩盖一时。“击鼓传花”的模式,总有漏出底裤的一天。

有些问题,也不仅仅是郑州的问题。只是因为河南、郑州之于中国,太典型了。毕竟有句口号这么讲: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如“七二〇”的某些谜团一样,“红码”背后的真相,或许永远沉没。

也如丰县女,唐山四女这些事件,热点一个个冷却,问题末节始终被隐蔽,问题爆发的根源没有得到任何改进,你能看到的或许只是“表演式危机管理”。

孙志刚事件推动废除收容制度之类的改革,近来恐怕很难再看到了。

而郑州到哪里去?更是仿佛到了一个“彷徨”的十字路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郑说公众号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