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璧画得多好 为何能与张大千齐名?(williamhill官网
)
【戴东尼专栏】“渡海三家”之黄君璧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有“渡海三家”一说,他们祖籍都在中国大陆,后定居台湾,其艺术创作生涯跨越海峡两岸。有人称他们在台湾的那一段时间,是台湾中国画坛的“黄金时期”,对20世纪后50年的台湾画坛影响深远。这“三家”便是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三人。
黄君壁(1898-1991),原名韫之,又名允渲,以字行,号君翁。祖籍广东省南海县,家境富裕,家中古董字画收藏颇丰,自幼颇喜观赏字画收藏。17岁拜广东画家李瑶屏为师习画,继入楚庭美术院习西画。1922年,广东省举行第一届美术展览,黄君璧先生提供作品参展,竟一举获得金牌奖。之后他大量临写前代名家作品,博采众长,笔墨功力深厚,又重写生,遍游海内外山水胜迹。192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37年任徐悲鸿主持的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与徐悲鸿共同执教达11年。1949年,黄君璧先生迁居台湾后,长期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国画艺术,黄君壁先生经常赴欧美各国讲学,举行画展,广得盛誉。1960年获巴西最高美术机构—-巴西国家美术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68年8月,又获得美国圣若望大学的金质奖章,1975年韩国弘益大学还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黄君壁擅长山水画,其作品结构谨严,点画森然,自成机杼,善取山川云水之生意,所作大瀑布汹涌奔腾,如顷银河,气势撼人。间作人物、花鸟、虫鱼、走兽,亦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又精于鉴赏。早在1929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日本第一次看到黄君璧先生的一幅山水画,惊叹不已,发出了“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的感叹。“白云”和“飞瀑”是黄君璧先生运用最多的题材,他在台湾的居所就取名为“白云堂”。他主张洋为中用,因有西画基础,所以画面极有透视感,景深很远,层次丰富,这是黄君壁先生画作最鲜明之特色。他的画,早期逸秀、中期苍健、晚期雄壮。早期的瀑布以线条为主,据说作画从不打稿,但线条流畅,一气呵成,绝无败笔。中期的瀑布变成涌动状,听似有声;画云则云随风动。70岁时,他遍访世界三大瀑布,归来后一改画风,所画瀑布具立体的滚动感,在台湾一时轰动,非大师的魄力和功底不可为也。
虽为画界一代宗师,黄君壁先生却一生简朴,乐于行善。80岁还在挤公共汽车(届时台湾人早已多有私车),94岁仍在施教。90岁时画100幅作品义卖捐赠孤儿,第二年又去香港慈善捐赠,终生见谁困苦,便偷偷作画塞上一幅,嘱其卖画补贴家用。
观黄君璧先生之“雨过溪山图”,画于1945年,整幅作品结构谨严,其画面极有透视感,层次丰富。画家以留白手法绘“白云”和“飞瀑”,使整个画面既幽雅又苍劲,让人体验到山川、云水之间那一份超然的动感,将天地之间的灵动与浩瀚,表达得淋漓尽致,非大师级的禀赋、灵性、学养、胸怀,不能如此写天地万物之真情,独抱大气磅礴、明艳策丽之风貌,实属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