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明明是打虎英雄 为何名讳“行者”?(图)


颐和园长廊上的武松彩绘。(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在《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应三十六天罡之数,排名第十四位,在鲁智深之后。讳名“天伤星行者武松”,看官诸位,一定觉得奇怪了,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武松好歹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叫个“行者”也太不响亮了吧?!要知道梁山好汉在聚义之前,行走江湖,都是叫得出的响当当的名号。武松名讳“行者”,不疼不痒,不伦不类,还不如“花和尚鲁智深”来得贴切。其实,“行者”代表的,是武松最后的归附。

那么武松“行者”的这个名讳是怎么来得呢?大家一定觉得奇怪。

实际上武松在化名“行者”之前,连个名号都没有。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逃到了小旋风柴进的庄上,柴进好酒好肉招待起来,宋江酒量不行,为了躲酒,借口要去上茅房。可见古往今来大家躲酒的路数都一样,不是接个电话,就是借口上茅房。

话说宋江藉着酒力,踉踉跄跄,踏翻了一个火盆,廊里面跳出一个汉子揪住他的衣领脱手就要打。这个人,就是武松。柴进连忙进来分辨,拉开了武松,对宋江介绍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时,姓武名松,排行老二,人称武二郎。这“武二郎”算得上什么名号?宋江假意道:江湖上常闻说武二郎名声。这不是说谎么?

武松在清河县打伤了人,逃到柴进那里,这柴进是个喜欢窝藏朝廷钦犯的人,仗着宋太祖一块丹书铁券的免死金牌,处处招纳些不要命的好汉,其实这丹书铁券未必管用。

武松在柴进庄子里住了一年多,原来被他打的人没死,侥幸无事,也就打算回家寻他哥哥武大郎。

武松一路走到阳谷县,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冈”的好酒,醉醺醺地借了酒劲,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于是博得了一个“打虎武松”的名号,做了个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因为打死了老虎,阳谷县令封了武松一个都头做,因此阳谷县的人都叫他“武都头”。

但是无论“打虎武松”还是“武都头”,名号都没有叫出去。潘金莲劈腿西门庆毒杀武大郎,武松给哥哥报仇斗杀西门庆,杀了淫妇潘金莲,刺配孟州。在孟州道十字坡,武松遇到了开人肉店的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夫妇。

辞别张青夫妇,武松到了孟州安平寨,帮助施恩从蒋门神手里夺回来了快活林。蒋门神为了报复武松和施恩,贿赂张都监设计擒拿武松。武松大闹飞云浦,回到鸳鸯楼提了一条朴刀杀了张都监老小一门良贱,包括蒋门神和差拨等人一个不留,全被武松杀了。武松杀人之后,蘸血在白粉墙上,大写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见在武松心里,其实比较中意“打虎武松”这个名号,而不是什么人人都可以叫的武二郎。

武松杀死男女十五人,官府海捕文书捉拿,武松逃到张青店里。

孙二娘道:“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把来做了几日馒头馅。却留得他一个铁界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穗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这刀时常半夜里鸣啸的响,叔叔前番也曾看见。今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

于是武松剪了头发,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迭起来,将界箍儿箍起,挂着数珠。便化名行者,做了头陀,提了镔铁戒刀,到二龙山宝珠寺投奔花和尚鲁智深去了。

诗曰: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水浒传》中真正打虎的人,一个是武松,一个是李逵,李忠虽然讳名打虎将,却是没有打过虎。反而抢了武松的名头,武松没了绰号,只好用个“行者武松”来将就了。以上,就是武松被称为行者的由来。

后来梁山被招安,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一众好汉几乎死伤殆尽。武松活捉方腊,断了一条手臂,最终在六和寺出家为僧,归隐佛门,算了最后应了行者这个名讳。

行者,也就是苦行僧。武松和鲁智深一样,都做了和尚。打虎武松虽然更符合武松英雄好汉的行径,但是行者武松,却更契合武松一生的命运归宿。大家觉得,武松的名讳,是“打虎武松”好呢,还是“行者武松”更胜一筹?

本文留言

作者博书君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